9月中,博時科創100指數ETF(588030)正式上市,募集期凈認購金額超26.6億元,在首批產品中拔得頭籌。截至12月28日,博時科創100指數ETF收盤成交額14.78億元,位列同標的ETF產品第一!
此外,博時科創100指數ETF最新份額達80.82億份,最新規模為75.27億元,均蟬聯同指數產品第一。①
該基金的成功只是博時深耕指數基金、打造產品矩陣的一重縮影。作為頭部基金公司,其緊抓指數化投資大發展的機遇,創建了指數品牌“指慧家”。目前,公司指數產品類型涵蓋核心寬基、特色主題/行業、Smart-Beta、商品指數、債券指數、跨境指數等不同類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要。
1
為何博時科創100指數ETF“吸金”強?
隨著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浪潮的到來,聚焦“硬科技”領域的科創板在內地股市中的戰略地位逐漸提升,科創板上市公司深度受益。
作為科創板中小盤代表指數,科創100超8成公司市值在50-200億元。對比各寬基指數,科創100市值結構更接近中證1000(標的超9成市值在50-200億元),可謂“科創板中的中證1000”(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25日)。
與更早發布的科創50相比,科創100不僅市值風格更偏中小盤,而且指數成份股行業分布更廣。從稀缺性角度看,科創100和科創50能實現良性互補,一道布局中小高新科技企業。
在科技興國的大方針下,科創板的歷史性機遇被市場內外各方所看好:一方面是國家重視科技發展,利好政策密集發布;另一方面是AI概念持續火熱,國內芯片、科技產業崛起。
考慮到當前科創板估值較低,對于投資者而言或處于較好配置窗口期。尤其是科創100指數市盈率回落歷史低位區間,科創100指數市盈率(TTM剔除負值)為 41.8倍,分位數62.11%(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25日)。此外,對比主板和創業板等領域,科創板具備強貝塔和高彈性特點,常常在反彈中表現較好。
而對普通投資者來說,科創板本身具有50萬的投資門檻,而ETF相對而言起投金額低,博時科創100指數ETF的推出為投資者提供了布局科創板中小盤成長機遇的利器。
2
解構博時指數量化團隊產品版圖的要義
博時科創100指數ETF的成功絕非偶然,實際上博時基金在被動指數基金上早已構筑了完備的產品線,就當前公司旗下的指數與量化產品定位來看,“全球視野+中國特色”能恰如其分地詮釋博時被動型產品的題之要義。
中國特色方面,不僅是科創板兩只新品一炮而紅,同時央企創新驅動ETF、博時中證5G產業50ETF、博時中證紅利ETF等產品亦在圈內打響知名度。
央企創新驅動ETF成立于2019年的9月20日,截至9月30日ETF規模達45.08億元,為同標的ETF中規模最大的②,吸金能力凸顯;從估值方面看,傳統估值體系下央國企估值偏低,三季度末,央企大盤指數的市盈率為 10.69 倍,低于同期寬基指數代表滬深300的11.52倍和中證500的23.43倍(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9月30日)。該指數屬于大盤指數,長期業績或存在一定的超額收益。
博時中證5G產業50ETF在業內為數較少,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一季度末,從產品對應指數上看,包括以下三點:1.5G50 指數聚焦 5G 產業鏈龍頭公司;2.5G50 指數能夠動態反映 5G 產業鏈變動;3.5G50 指數的流動性良好,跟蹤誤差較小。
比5GETF早一周成立的博時中證紅利ETF, 顧名思義其成分股皆與紅利兩字有關,產品的特點包括:1. 成份股為高現金分紅企業,抵御風險能力更強;2.指數長期業績表現穩健;3.紅利指數,長期分紅,該基金今年以來累計分紅達2次。(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
全球視野方面,博時量化指數團隊的產品亦特色鮮明,在全行業中處于領先的地位,當前包括了標普500ETF、恒生科技ETF、恒生醫療保健ETF、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ETF和納斯達克100指數。以標普500ETF為例,該指數是股神巴菲特推薦定投指數,代表全美核心資產,指數業績長牛,過去10年的增長率達到了152.63%,年化回報9.64%。(數據來源:wind,標普500數據統計區間:2013.11.25-2023.11.24)得益于指數亮眼表現,博時標普500ETF持續獲得投資者青睞,規模快速增長,一躍成為A 股市場上規模最大③的跟蹤標普 500 指數的 ETF,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博時標普 500ETF的規模為75.85億元。(數據來源:基金三季報)
對比看公司另一只對標美股指數的納斯達克100ETF, 產品的特點在于首先一鍵跟蹤美股科技企業,長期業績突出;其次是美國的加息周期即將結束,未來降息環境下更有利于科技企業資產表現。作為今年4月才成立的新基金,截至三季度末,博時納斯達克100ETF自成立以來累計收益率為18.38%。(數據來源:基金三季報)
3
精英匯聚支撐起博時指數大發展
那么,在上述一系列成功的被動指數基金背后,博時的指數量化團隊究竟成功的秘訣在哪里呢?
博時指數與量化投資部主要負責公司各類指數投資以及量化產品的研究和投資管理工作。部門整體實行投研一體化及團隊管理制度:按照投資方向分為3個投資小組, 包括ETF、指數增強和主動量化;按照研究方向分為十幾個研究小組,量化模型覆蓋股票(含港股)、債券(含可轉債)、基金(含量化私募)、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多資產、多策略,其投資理念是將阿爾法和貝塔融合。
目前團隊擁有基金經理/投資經理和研究員19人,平均從業年限11年,其中基金經理/投資經理13人。各成員均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專業知識背景互補。
而博時指數從2003年開始歷經 20年時長,發展歷程經歷三代 ,涉及多資產多策略,如今已經遍地開花結果。最新在今年6月,博時基金獲得了證券時報頒發的第十八屆中國基金業明星基金獎的三年量化投資明星基金公司殊榮,這也是對公司指數量化團隊的肯定。
團隊背后的博時基金是一家老牌的內地頭部公募,多項數據的硬指標在業內處于領先:經過25年投研沉淀,截至2023年9月30日,博時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逾1.4萬億元人民幣,成立25年來累計分紅逾1884億元人民幣,累計服務客戶總數超過1.6億人。
?
——————————————————————————————
①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27日,市場其余跟蹤科創100指數的ETF產品共有7只,同期份額分別為29.59億份、29.69億份、73.10億份、77.12億份、3.41億份、6.18億份、7.58億份;同期規模分別為27.72億、27.73億、68.27億、69.12億、3.06億、5.54億、7.07億。
②數據來源:基金三季報,央企創新驅動ETF規模為45.08億元,市場其余央企創新驅動ETF共有3只,同期(截至2023年9月30日)規模分別為25.37億元、21.58億元、4.64億元。
③數據來源:基金三季報,博時標普 500ETF的規模為75.85億元,市場其余跟蹤標普500指數的ETF產品共有3只,同期規模分別為4.95億元、1.74億元、1.0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