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武漢市武昌區沙湖明珠小區,居民李女士作為一名新市民,她從事外賣工作已有三年,但一直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更新自己的電動車,這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效率和收入。
在武漢市武昌區沙湖明珠小區,居民李女士作為一名新市民,她從事外賣工作已有三年,但一直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更新自己的電動車,這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效率和收入。就在她一籌莫展之際,湖北消費金融公司(以下簡稱“湖北消金”)聯合武昌區機安社區舉辦的“金融‘職’通車進社區”公益招聘會,為她帶來了希望。在這場招聘會上,李女士不僅了解到了多個適合她的工作機會,還通過湖北消金的“成新貸”產品,成功申請到了一筆貸款,用于更換新電動車。如今,李女士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如李女士這樣的新市民,近年來在政策傾斜與機構助力下,享受到金融業金融為民發展理念的成果。如今政策方面還在持續加碼,以普惠金融為抓手,積極落實金融為民發展理念。今年6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的《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通知中提出,建立健全涵蓋普惠金融服務、普惠信貸、普惠保險的綜合普惠金融體系,有效支持薄弱領域、欠發達地區發展,切實滿足脫貧人口、新市民等特定群體金融需求,供給多層次、多樣化的普惠金融服務。
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湖北消費金融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優勢,以創新產品和服務為切入點,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切實將“金融為民”理念落到實處。
01
金融為民:理念先行普惠萬家
何為金融為民?金融為民,簡而言之,就是將金融服務融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金融需求,讓金融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廣泛的人群。這要求金融機構不僅要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還要注重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確保每個有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
一直以來,一二線城市的高收入人群不缺乏這樣的服務機構,但下沉市場卻在金融服務中面臨難以獲得的局面。提出金融為民發展理念,主要還是針對這部分人群。據MSC咨詢數據,下沉市場覆蓋中國近95%的土地與約10億人口,2024年消費規模超17萬億元,占比近全國六成。
這部分規模龐大的人群,從金融業的差異化運營來看,是傳統金融相對薄弱而持牌消金重點服務的客群。事實上,持牌消金設立的初衷即是提升金融包容性,服務被傳統銀行風控模型拒之門外的“信用白戶”——如制造業工人、建筑從業者、批發零售業者等新市民群體。他們普遍收入不高、金融素養有限,但消費需求旺盛。
持牌機構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加大產品開發力度,響應政策落實發展理念。湖北消費金融精準推出新市民專屬產品“成新貸”,對于其流動性強、信用數據少的特點,其提供最高5萬元授信,覆蓋教育、租房、醫療、家電等多場景,支持隨借隨還、循環使用。
深入下沉市場與新市民群體還需要走近他們的生活與場景。湖北消金為了踐行金融為民理念,近年來組建了6支“移動金融服務隊”,建立三大特色服務場景,包括驛站金融角、網約車服務站和金融知識課堂。這些服務觸角延伸至各場景,讓金融服務更加便捷、貼心。
02
金融為民:為社會發展提供可持續動能
金融為民體現出金融機構正確的價值觀,而更深層次的意義還在于引導金融服務實體,進而助力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消費成為經濟“壓艙石”,激活下沉消費市場被看作是社會經濟運轉強有力的動能。持牌消金深耕新市民及長尾市場,在“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被賦予更高期待。踐行金融為民,也是在放大自身的社會價值。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出19條舉措,為金融促消費繪制清晰“路線圖”。此前,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亦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合理設置額度、期限、利率。而在湖北地區,《湖北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通過優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提升消費信貸可得性等措施,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回暖升級。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持牌消金累計發放貸款超2.5萬億元,其中約70%流向家電、3C數碼、家居裝修等實體消費領域,有效降低了消費者的流動性約束,釋放了消費潛力,直接拉動了終端市場需求,助力實體經濟增長。其中,湖北消費金融積極響應政策,積極拓展場景化分期產品,聚焦家電換新、家裝升級、教育深造等領域,推出靈活分期方案。其中,家電以舊換新專項分期聯合家電品牌,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提供專項分期支持。這些資金有力地促進了消費品以舊換新,激發了消費潛力,為新市民的消費升級注入了強勁的金融動能。
金融為民服務實體,正在幫助社會運轉形成正向循環。湖北消費金融通過實踐發現,為新市民提供職業裝備升級等專項貸款,間接穩定了快遞、司機等崗位千余個;而通過開發新市民租房信貸,能緩解他們市區租房壓力,也能助力實現全民的安居樂業。
這或許印證了諾貝爾獎得主班納吉在《好的經濟學》中的論斷:“真正的普惠金融不是施舍,而是發現那些被隱藏的發展動能。”
03
金融為民:科技賦能全流程風控與體驗
服務下沉市場伴隨較高信用風險,這曾是行業推進的難點。持牌消金通過持續的數字技術投入和風控模型迭代,逐步在高風險客群中站穩腳跟。目前行業走過早期“燒錢”積累階段,已探索出可持續的商業化路徑。監管信心隨之增強,持牌消金公司數量從2010年4家試點增至目前的31家。同時,行業積極優化運營,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目前,行業在貸前、貸中、貸后各環節的數字化水平持續深化。
一般而言,行業在貸前獲客與風控并行, 這對數字技術要求極高。持牌消金需在拓展客戶資源的同時,實時對潛在客戶進行精準風險評估,確保業務增長與風險可控的動態平衡,并為貸后管理奠定基礎。
貸中會進行動態監控。機構利用機器學習和AI算法構建的風險評估模型,可對客戶信用狀況進行持續評分(基于歷史違約數據預測違約概率),并根據結果動態調整信貸策略,如對高風險客戶加強監控或限制額度。
貸后管理更加智能。當前AI助力實現了風控的實時動態調整與催收的人性化。湖北消費金融2024年末總資產為188.66億元,比年初增加了48.75億元,增幅為34.85%。其中,貸款余額為164.58億元,比年初增加了43.93億元,增幅為36.42%。高增長直接受益于數字能力。
在具體部署中,湖北消金依托自建的新數據中臺,構建了強大的實時計算能力,整合“離線+實時”多源異構數據,打造了實時風控模型和動態監測看板。2024年,湖北消金有效攔截高風險客戶280萬人次。目前湖北消金完成了全流程風控監控系統開發部署,全面提升了用戶畫像精準性,有力支撐了個性化產品設計及差異化貸后管理。
湖北消金的數字能力成長受到了監管的肯定。其中,同城雙活基礎建設案例獲“鑫智獎”優秀基礎案例,催收系統、智能客服系統分別獲湖北省銀行業科技獎一、三等獎。
另外,湖北消費金融成立“數字金融實驗室”,聯合科技數據部門、高校及企業開展聯智共創,推動AI大模型與跨域數據融合應用,為智能風控與普惠服務注入新動能。 同時,其加入“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聯盟”(TDSA),在數據要素安全流通、金融科技賦能及合規創新領域深化布局,進一步鞏固其在普惠金融與數字技術融合賽道的優勢地位。
04
金融為民:用戶為本滿意是終極標尺
金融為民最終要落腳于金融消費者的滿意度和權益保護。監管對此高度重視,新修訂的《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首次將“消費者權益保護”納入核心監管評級要素,權重達15%。這也要求持牌消金將消保工作貫穿業務全流程。
比如,在產品設計方面,要嚴格遵循“消費者適當性管理”原則,充分考量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與實際需求。在信息披露方面,要以清晰、易懂方式,如展示年化利率等;披露貸款關鍵信息,如利率、還款方式、費用、逾期后果等。
湖北消費金融按照要求進行產品開發與運營,并持續完善消保工作。除了這些基礎工作外,為了提升用戶滿意度,湖北消金推出“全天候”服務模式,通過午間及周末輪班制,確保當日進件客戶能夠及時處理,實現審批“不過夜”的目標。同時,通過精簡消費信用貸款審批材料,借助數據共享機制,減少客戶的往返奔波。過去需要數天甚至數周的審批流程,如今已實現質的飛躍,讓客戶能夠更快獲得資金支持。
在智能服務與營銷系統開發中,湖北消金打造的智能面簽模塊成為亮點。該模塊通過智能提示、結構化審批節點設計和自動信息推送等功能,實現了客戶與面簽人員的無縫銜接。面簽時間從原來的8分鐘壓縮至3分鐘以內,在效率提升顯著的同時,極大優化了服務體驗。
在金融教育方面,消保工作可以提升社會公眾金融素養,有效防范金融風險。近期湖北消金聯合同業在湖北大學成功舉辦“保障客戶權益,樂享安心生活”主題活動,聚焦“守護信用記錄”,提升了師生金融素養,是機構主動履行消保責任的體現。
05
總結
當消費金融的活水持續澆灌民生之土壤,曾被忽視的“長尾群體”正成長為消費新引擎。金融為民的金融服務理念,正在“擴內需、促消費”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成為金融業服務實體,助力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新動能。湖北消金通過積極響應政策導向、依托數字技術突破風控與服務瓶頸、深入踐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積極探索產學研融合,生動詮釋著“金融為民”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