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AI熱潮持續升溫的背景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正迎來新一輪加速,AI數據中心架構演進拉動高端光模塊需求,行業長期成長動能強勁。
7月31日,CPO概念開盤活躍,長飛光纖(601869.SH)、劍橋科技(603083.SH)快速漲停。截至中午收盤,聯特科技(301205.SZ)漲10.22%,中際旭創(300308.SZ)漲8.07%。
銀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在全球AI熱潮持續升溫的背景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正迎來新一輪加速,AI數據中心架構演進拉動高端光模塊需求,行業長期成長動能強勁。
CPO技術持續演進
目前,CPO技術已成為光模塊行業的關鍵發展方向,其通過將光模塊與交換芯片集成,顯著提升傳輸效率并降低功耗,正逐步成為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技術。
CPO通過縮短光電芯片間距,消除傳統電互連的信號損耗和延遲問題,支持1.6T及以上高速傳輸,相比傳統光模塊可降低40%以上功耗。該技術分為2D、2.5D、3D封裝形式,其中3D封裝可通過垂直互聯實現更緊湊的結構,減少組件數量并提升可靠性。
有觀點指出,未來CPO將與存算一體(Computing in Memory)、Chiplet等技術深度融合,催生“光子-電子融合計算架構”。例如,Celestial AI與LightMatter等初創企業探索將光學互連置于ASIC芯片下方,通過chiplet封裝實現die/die或die/chiplet級光互連,預計2030年將實現商業化落地。這種架構可進一步提升算力密度,滿足未來百億級參數模型訓練需求。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受益于AI推理集群對ASIC芯片的需求增長,光模塊的需求增速還在上修,核心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CPO市場發展進入快車道
當前,全球CPO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隨著行業內龍頭企業的持續推動,CPO技術的商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在國內方面,華為、中興、阿里等企業已將其應用于超算中心和數據中心場景。國外方面,英偉達等頭部廠商也在積極推進相關技術商業化。
從市場規模來看,全球CPO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根據Yole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33年CPO市場規模將達到26億美元,2022年至2033年復合增長率為46%。從銷售情況來看,根據Lightcounting的預測,全球CPO端口的銷售量將從2023年的5萬增長到2027年的450萬,四年時間提升達90倍,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在中國市場,隨著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推進以及各地對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CPO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數百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技術+市場雙重驅動,國內公司業績亮眼
值得關注的是,AI算力需求的持續增長,為光模塊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數據中心建設加速推進,高速率產品需求不斷釋放。
為此,國內企業加速推進產品研發和技術升級。中際旭創(300308.SZ)在7月的調研活動中明確表示,公司已將CPO技術作為重點研發方向,推動產品向高速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方向發展。今年第二季度,中際旭創的800G收入占比提升、硅光占比提升、良率提升,共同推動毛利率提升,收入和凈利率均有較好表現。
根據公司披露,中際旭創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6億元至44億元,同比增長52.64%至86.57%。該公司同時透露,基于大客戶對AI數據中心的投入力度和對光模塊的需求,預計今年下半年800G需求進一步增長,1.6T需求也將逐步提升。
新易盛(300502.SZ)此前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公司已成功推出業界最新的基于單波200G光器件的800G/1.6T光模塊產品,高速光模塊產品組合涵蓋VCSEL/EML、硅光、薄膜磷酸鋰等技術解決方案;推出400G和800GZR/ZR+相干光模塊產品,以及基于LPO方案的400G/800G 光模塊,未來將持續優化技術方案并拓展新的技術路線。
天孚通信(300394.SZ)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探索新技術應用,積極布局硅光、CPO等前沿領域核心技術,以滿足未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和AI算力網絡的需求。天孚通信表示,公司1.6T光引擎處于持續起量的過程中,目前在平穩交付。
受益于AI算力需求的持續增長,新易盛、天孚通信等公司的業績同樣得到顯著提升。新易盛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7億元至4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27.68%至385.47%。天孚通信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9.45億元,同比增長29.11%;歸母凈利潤為3.38億元,同比增長21.07%。
整體來看,產品結構優化帶來盈利能力改善,技術升級推動價值提升。CPO行業在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