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商業評論/原創】
“好的閱讀要冒巨大的風險。它會使我們的身份、自我變得脆弱。”這是喬治·斯坦納在《語言與沉默》中表達閱讀所帶來的靈魂震顫與意識蘇醒。
中圖網倉庫的墻壁上就掛著同樣的標語,像是3月春季“淘書會”的點綴。那一天,這里整齊碼放著百萬冊圖書,時隔三年與書友們再次相逢,那一天的場面好是歡樂。
但如今,在這條標語之下已不再是摞起的圖書,而是已沒過膝蓋的積水。沒人能想到幾個月之后,這里竟會變成一片汪洋。
這是中圖網近兩萬平米的倉庫在涿州水災中的樣子。
近日來,臺風“杜蘇芮”引發京津冀等地持續強降雨,位于河北涿州的全國最大的圖書物流倉儲基地被淹,損失慘重。
有媒體報道,整個園區的圖書公司以及出版社有200多家,估計損失不低于10億元人民幣。據中圖網官微透露,中圖網預計至少80%的書(400多萬冊,3億碼洋以上)會報廢,而中圖網僅僅是受損企業的其中之一。(碼洋:指全部圖書定價總額)
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紛紛上線“涿州圖書專場”等行動,幫助受災的圖書商家盡快恢復經營并降低損失。截止8月7日,淘寶“涿州圖書專場”上線的第3天,已經有500多萬網友涌入,購買了38.5萬單圖書,累計下單成交額超過3000萬元。
一場暴雨,一場圖書企業的自救,一場萬眾一心的圖書救援,讓圖書這個沉寂已久的行業走到了臺前。
01 “25年來,最具毀滅性的損失和打擊”
“25年來,我們第一次遇到這種磨難,事情來得非常快,我對同事們很抱歉。” 8月4日,在淘寶“中圖網書店”直播間里,中圖網CEO黃平開啟了人生的第一場直播。
這是他第一次面對直播鏡頭,幾近哽咽,隱忍著苦楚。講述著中圖網的創立與愿景,以及過去幾天經歷的一切,一本本地介紹著鏈接里掛著的書籍,期間還摻雜著“未來怎么辦?”的飄渺問答。
1998年黃平創辦中圖網(中國圖書網),這是國內最早一批的圖書電商之一,但相比于當當網等專業的圖書電商平臺,中圖網更加小眾,知名度僅局限在書友們之間。也因如此,當主流電商平臺們加入圖書市場后,流量難以比拼的中圖網開始向圖書尾貨銷售轉移,圖書售價大多在五折以下,讓中圖網在“電商夾縫”中“存活”了下來。但新問題隨之出現,庫存量大、絕版書和老版書多……無形中增加了倉儲風險。
經歷過洪水無情地“洗劫”后,“這是企業成立25年來遭遇的最致命的損失和打擊”成為了中圖網對無盡心酸的總結,而一個中圖網也是眾多受災圖書企業的“縮影”。
庫房規模近8000平方米的北京時代華語,圖書存量360多萬冊,幾乎全軍覆沒,公司預估損失2億多元碼洋;紙上聲音書店3000平米庫房受災,4/5的圖書報廢,貨車被泡,門店無法供貨,線上訂單無法發貨,300平米的門店亟待鋪貨開業被擱置,預估損失5000萬碼洋;“未讀”出版商所有庫存均在西南物流(涿州園區)托管,總體庫存價值約1.24億元碼洋,圖書近150萬冊,保守估計損失至少千萬級碼洋、百萬級實洋……而這樣的企業還有大大小小數百家。
作為中國圖書出版行業的倉庫重鎮,涿州一直都是該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上百家相關行業存書的庫房安家在占地面積400畝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涿州園及周邊地區。2021年,該地區圖書品類年吞吐量超過200億碼洋,占2021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986.8億碼洋)的20%。
與此同時,涿州周邊的印刷、造紙等企業也受到了影響,面對災后即將到來的大量加印重印訂單,紙價上漲等問題或無可避免。
事實上,再次走向大眾面前的傳統圖書行業,早在本次災害之前,已經“風雨飄搖”。
02 “消沉”的圖書行業
“就在幾天前,我們還因今年業績嚴重下滑,為如何少花費又能宣傳到位傷腦筋,希望能弄出點‘聲響’被大家看到。沒想到這次聲響是大了,卻是以這樣令人揪心的理由,真的很‘黑色幽默’。”
同樣也是引用中圖網的話,但這里映射的卻是整個圖書行業艱難的生存現狀。
伴隨著電子書、聽書等數字閱讀的崛起,人們在實體書的消費上已不再是“買書如山倒”的情形。而短視頻、直播等新興信息渠道的出現,也大大削弱了人們對讀書的興趣。據開卷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為人民幣871億元,同比下降11.77%。2022年圖書零售市場新書品種數約為17.1萬種,同比下降約11.4%。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數字時代,實體圖書已有了“過去時代產物”的發展趨勢,一場“消亡”危機也正在這個行業悄然發生。
而實體圖書危機,“首當其沖”的便是實體書店。據《全國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研報告》顯示, 2022年上半年,9.56%的實體書店沒有收入,32.09%的實體書店收入在10萬元以下。“網紅書店”言幾又在北京的八家門店已全部關閉,同時,言幾又北京公司及上海母公司均被法院列入了失信名單中。
面對著版稅、紙張、印刷、人工等居高不下的成本和線下銷售渠道的受阻。押注直播帶貨等線上渠道則是圖書企業擴銷的必由之路。但在講求“秒殺”、“最低價”的直播間里,本就利潤微薄的圖書行業,更是舉步維艱。
與此同時,還有一度被認為給圖書“第二次生命”的影視投資,其所帶來的收益也充滿著不確定性。
近幾年,我國的圖書出版業在營收端總體處于下降態勢。而從已上市的出版企業財報“營收規模大,凈利潤少”的特點,便可窺見出這個行業整體賺的都是辛苦錢。
翻看2022年28家在A股上市的出版企業財報,以營收規模排名第二的中南傳媒為例,2022年營收達到了124.65億元,凈利潤只有13.99億元,凈利潤率僅為11.23%。
一面是下游被削弱的消費力,一面是高成本、低利潤的經營現狀,做書、賣書之路并不好走,“四面楚歌”的圖書行業又該走向何方?
03 擁抱變化,向前走
據《2023抖音讀書生態報告》顯示,2022年抖音平臺共售出2.5億單圖書。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通過短視頻等社交媒介進行圖書消費,對于傳統圖書行業來說,擁抱“直播間”似乎無可避免。
品牌自播當然是性價比最優的選項,這意味著圖書出版公司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相對更高的利潤率。以果麥文化為例,作為最早開展“CBC”銷售模式的企業,其財報顯示,2022年果麥文化實現互聯網2C銷售收入8281萬元,同比增長23.43%。
所謂“CBC”銷售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品牌孵化自有KOL帶貨,實現利潤和品牌自由度的最大化。截至2022年底,果麥旗下運營賬號超70個,包括抖音賬號“果麥書單”;快手賬號“琪琪的奇書館”、“小亭不停課”等。
這一批社交媒體矩陣賬號,除了可以為品牌帶貨之外,還能作為行業精準KOL為其他品牌進行廣告傳播并獲取收益。
不可否認的是,短視頻和直播間也讓圖書行業的價格更“卷”了,如何平衡流量和價格,短期與長期的協同發展,是擺在圖書行業面前的新課題。但這絕不是某家企業或僅限于圖書出版行業自身就能解決的問題,他需要圖書出版行業、平臺渠道方以及大眾消費者的協同合作。
這一點,在這次的圖書行業天災“拯救”中得到了一次實驗性的印證。
例如,當聽到圖書行業的求助時,大眾消費者紛紛在網上表示,愿意為受災圖書企業捐款、買泡水書……為渡過這次難關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有實力的企業也主動扛起了責任。例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8月4日,淘寶緊急上線“我為涿州買本書”專場,會場內商品皆為受災商家緊急盤出來可進行銷售的圖書和周邊產品。并且,聯合菜鳥為受災商家提供物流支持,為需要轉運圖書的商家提供分倉轉倉服務,支持商家快速入庫發貨;對短期內無法發貨的商家,支持切換其他區域倉庫發貨;對受災地區的商家上線淘寶天貓物流發貨免責條款。對涿州地區受災圖書商家,淘寶也出臺了定向幫扶措施,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
當眾多力量匯聚于此,一場關于圖書行業煥新的「協同實驗」就此發生。
編輯部樓下商場里的書店繼面積縮小一半后,終于還是轉型成了一家標準的咖啡館,不同的是從前的書香變成了咖啡香氣。
在時代的洪流里,隨意拋出一塊石頭,濺起的浪花就像某種力量的延續,一場新的閱讀「浪潮」正蓄勢待發。年初,闊別兩年的北京圖書訂貨會,規模創歷年之最,超過10萬人參加,只是這次的C位不是傳統線下渠道,而是各大出版社的主播、電商和博主,直播間營業額甚至高達數千萬元。
「閱讀」這件事,正以多樣且嶄新的姿態走進大眾的生活。
就像未讀在官方微博寫的那樣:“書在水里,我們只能向前看,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