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吹過的牛一定要都實現。
從“并不完美”到“毫不遜色”,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歷經了7個月的持續打磨和進化。
幾個小時的百度世界大會,李彥宏其實就說了一句話,“文心大模型4.0的綜合水平與GPT-4相比已經毫不遜色”。
這樣的宣言,無疑為百度贏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即便褒貶不一。
科技行業中,品牌與技術實力常常是相輔相成的兩駕馬車。將文心大模型4.0與GPT-4“毫不遜色”,可以看作是百度決定加速這駕名為“品牌”的馬車,試圖在AI的賽道上更進一步。
這樣的策略,不禁讓人想起華為余承東在2020年大聲喊出的“遙遙領先”。有市場人士認為百度的“毫不遜色”應該會跟華為的“遙遙領先”一樣,成為年度科技熱詞。這兩家公司的大膽策略,都展現了他們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自信和決心。
然而,在品牌宣傳上,百度是否能復刻華為的輝煌,仍是個懸而未決的議題。
豪言引發輿論
今年3月16日,百度率先在全球發布了首個旨在與ChatGPT競爭的“文心一言”,點燃了國內大模型技術的落地競賽之火。
彼時,李彥宏在提詞器前,伴隨著背后的PPT展示顯得有些許緊張和拘謹。他坦承,“從我自己在內測來說,(當前)確實不能叫作完美”。之所以選擇推出,是因為市場的強烈呼聲——百度眾多的產品線亟需這種先進技術,同時,合作伙伴和客戶也在翹首期待,這使得百度決定盡早發布并持續完善。
7個月過去,李彥宏的氣場大不相同。他頗為自信地詳細展示了文心大模型4.0的四大核心能力及其在各個應用領域的價值。與此前的Demo展示不同,這次是實時演示。
大約70分鐘的百度世界大會核心環節,只為文心4.0預留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講解時間,著重強調百度如何優化利用這一大模型。
然而,對于圍觀者而言,他們更容易記住的是李彥宏所表達的信心,即認為文心大模型4.0已經可以與GPT-4齊名。
白熱化的科技角逐中,震撼人心的品牌聲明往往能助公司在瞬間捕獲大量的媒體焦點及公眾眼球。
李彥宏宣稱文心大模型4.0與GPT-4“毫不遜色”,不僅僅是對產品的堅信,更是對外界,特別是市場和投資者展示百度在AI競技場上的決心和志向。
這種策略還能吸引整個行業和市場的視線,集中關注于公司的核心技術與產品。當這些關注得到妥善引導和應用,它將為公司開辟更廣闊的資源和機遇。
但每枚硬幣都有反面。如果公司的品牌承諾過于前衛,而其技術與產品無法全面符合這一期許,那么也可能會面臨來自公眾的疑問與譏諷。
李彥宏的宣言,就招來不少質疑。一些用戶在進行評測后,對結果并不買賬。
《財新》的最新報道中,有部分體驗過文心4.0對話機器人的用戶反映,在處理家庭瑣事相關問題時,文心一言已經能夠深入把握其中的邏輯,并為之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相較于之前的版本有著顯著的進步。然而,當同樣的問題提交給ChatGPT時,它不僅給出了同樣合理的答案,而且提供了更為多元、富有創意的解決策略。同時,文心一言中的文生圖功能在理解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場輿論風暴中,有許多聲音只是隨波逐流。
現階段,“文心4.0”尚處于用戶體驗測試的早期階段。不僅是百度,國內還有其他廠商都在與GPT-4競爭。但由于前者在科技領域的巨頭地位,李彥宏的這番話語一經發出,更容易在輿論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從諷刺到贊譽:技術實力的重要性
余承東當初的“遙遙領先”,如果沒有華為后續的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兜底,這樣的宣言可能也會成為品牌的負擔。
“遙遙領先”首次亮相是在2020年10月22日的華為Mate 40系列發布會上。會上余承東共14次提到“遙遙領先”,幾乎囊括了華為手機的各個方面,從處理器到攝像頭、從屏幕到電池,以及充電、系統和應用,均“遙遙領先”其競品。
余承東那獨特的語氣和夸張的表述,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調侃。批評者認為“遙遙領先”過于自贊,沒有客觀地評估其他品牌,甚至顯得有些自大。輿論對一個遇到客觀困難的公司寬容可以理解,但不應成為其道德或宣傳上的高地,這不公正。
但通過一系列技術革新,華為向公眾展示了其真正的行業領先地位。當消費者深入體驗并感受到華為產品的卓越品質和前沿技術,“遙遙領先”的意涵開始發生轉變,從起初的諷刺,逐漸轉為贊譽。
百度面臨的輿論壓力與當初的華為并無二致?!昂敛贿d色”自然地吸引了公眾和行業的廣泛關注。這不僅是一個品牌宣言,更是百度對自己技術能力的自信展現。
目前,國內許多科技巨頭正在進行激烈的大模型技術競賽,這也引出一個問題:在大模型的賽場上,誰能夠奪得領先地位?站在這個視角,作為已有超過20年歷史且始終以AI為主要標簽的百度,應是答案之一。
早在2010年,百度就開始深耕AI技術,成為國內最早進軍AI領域的科技巨頭。過去十年間,百度在AI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上的總投入已經超過1000億元。從公開的財報中可以看出,百度每年的研發支出占其總營收的比例都超過了15%。這樣的投入確保百度在AI技術上保持前沿地位。
此外,美國《時代》周刊在其榜單上評選出了AI領域最具影響力的100人。這100人被分為四大類別:領導者、創新者、塑造者和思想者,每類25人。其中,OpenAI的CEO Sam Altman、Google DeepMind的CEO德米斯·哈薩比斯、百度的創始人及CEO李彥宏,以及伊隆·馬斯克等都被評為領導者。
從上述情況來看,百度和李彥宏有足夠的自信發出“毫不遜色”的宣言。然而,技術領域始終是實力說話的地方。在目前的市場競爭中,百度的證明力稍顯薄弱。這可能是由于其在過去幾年中的表現不夠出色,導致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這并不意味著百度沒有機會重新獲得信任和認可,它仍然有可能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提高其證明力。如果百度能在AI領域持續展現出與國際頂級AI技術相匹敵的創新成果,那么它完全有機會像華為一樣,將初期的質疑轉化為后期的贊譽。
但如果背后缺乏真實的技術支撐,那么激進的品牌策略可能會變得危險。這不僅可能威脅到品牌的聲譽,還有可能對公司在資本市場和與合作伙伴的關系造成不利影響。
寫在最后
從市場角度看,百度此次的宣傳策略并非無的放矢。李彥宏的話語雖然引發吐槽,但它成功地將百度的文心大模型推到了公眾視線的中心,與OpenAI的GPT-4進行正面對決。這種直面競爭的姿態也為百度贏得了關注度。
余承東的“遙遙領先”也為華為贏得了無數目光。起初是質疑與調侃,但當華為持續展示其技術實力,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梗,從諷刺變為正面贊譽。這預示著,只要百度在技術上真的做到“毫不遜色”,公眾的嘲笑最終會變為贊許。
一言以蔽之,品牌形象的構建并非僅靠一次宣言或梗的熱度。它需要的是持續、穩定的技術輸出,加上妥善的公關策略。華為能夠使“遙遙領先”由負面轉正,歸功于其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
真正的“遙遙領先”不是通過言語,而是通過行動來證明的——即源于對技術的持續追求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入了解?!昂敛贿d色”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