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顆
編輯|方圓
排版|王月桃
半年報業績未到,各大酒企半年會議率先密集召開。茅臺、郎酒、西鳳、叢臺、枝江等酒企相繼亮出中場答卷:有人營收利潤雙過半,有人曬出渠道開瓶翻番,也有人再度敲響存量時代的警鐘……
面對2025年下半場,多家酒企選擇發力產品和渠道兩端。產品端,他們或深挖品質、制定標準,或直接切入低度年輕化賽道;營銷端,則選擇在場景化、體驗化和數智化上排兵布陣。這場產品力與營銷力的雙輪驅動,決定了誰能在存量博弈中,拿到下半場的主導權。
圖片來源:酒訊制圖
01
上半場安穩
跟隨半年會議而來的,先是酒企們的好消息。茅臺、西鳳酒、川酒集團、郎酒、叢臺等企業接連拋出超預期的數據,讓向來緊繃神經的從業者們多少松了口氣:在深度調整期,白酒板塊依舊跑出了不錯的增速曲線。
除了茅臺醬香酒公司披露上半年已完成既定經營任務,川酒集團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7.5%,酒業板塊勁增27.4%,利潤總額提升15.5%,順利實現“雙過半”。
圖片來源:茅臺融媒體中心
郎酒則亮出了紅運郎的成績: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再增一成,全年300噸的投放計劃,僅剩不到50噸即全部完成。
西鳳酒旗下15年6年、玖藏西鳳酒品牌均宣布“任務提前超額完成”,前者“提前兌現目標”,后者則實現14%的銷售額增幅,11位經銷商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99%經銷商完成半年任務。
枝江酒業披露核心市場銷量增長33%,新招商53個,噸酒耗水、耗電、耗氣多項指標雙位數下滑。叢臺酒業更是在“聚焦開瓶”策略下,實現分銷、宴席場次、開瓶率同比翻番,未來將繼續朝著“百億俱樂部”沖刺……
圖片來源:酒訊制圖
整體來看,中場成績頂住了壓力。但如果把視角拉進高管們的會場發言,“謹慎”二字卻貫穿始終。
郎酒董事長汪俊林在青花郎經銷商半年工作會上直言,白酒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周期性寒冬,“郎酒已經做好了迎接這一輪寒冬的充分準備。”
面對這場寒冬,李渡酒業則認為御寒的“棉衣”和開啟新周期的“鑰匙”同樣重要。李渡酒業總經理湯司令表示“棉衣和鑰匙都需要,都不可或缺。”
舍得酒業管理層更是強調了當下處于存量市場,并把“效能”一詞提上了高度。復星全球合伙人、文化飲食集團董事長錢順江認為,行業已從增量時代邁入存量時代,過去比拼的是速度,而現在必須比拼效能。
整體來看,各大酒企的態度較為一致——謹慎中不失希望。需求收縮、價格倒掛、渠道分化仍在持續,2025能否最終勝出,關鍵還要看下半場怎么打。
圖片來源:攝圖網
02
雕琢產品力
市場需求收縮得越明顯,酒企對產品力的反復雕琢就越迫切。過去幾年中,渠道、價格紅利帶來的加速發展,正逐漸變為存量時代的潛在競爭。若沒有一張真正能打的好酒底牌,高增長終究難以為繼。于是,在各家公司下半年規劃中,優化產品矩陣、打磨產品品質、沖擊新品類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
舍得、郎酒、枝江酒業選擇了在產品品質上下手。舍得酒業董事長蒲吉洲表示,研發端要夯實老酒戰略,聚焦“令人尖叫的好產品”,將產品研發與公司戰略深度融合,讓科研成果更好地賦能品牌與營銷;郎酒董事長汪俊林則強調“極致三品”(極致品牌、極致品質、極致品味)路線,將繼續為消費者帶來更具價值的服務和產品;枝江計劃把年份酒系統工程再向前推進一大步,強化基酒品質控制,構建“盲評 + 三部門聯評”的防火墻,并將向前推動《柔雅型白酒》團體標準與年份酒認定,借品質權威背書提升品牌價值。
川酒集團、汾陽王等酒企,則圍繞產品結構優化展開。川酒集團將提速打造重點價格帶“拳頭產品”,樹立“民酒典范”品牌形象;汾陽王則選擇繼續堅定推進核心標品戰略,優化產品結構,重塑價值標桿。
圖片來源:酒訊制圖
在存量博弈里,僅靠打磨品質還不夠,一部分企業選擇繼續進行產品創新,并將棋子落在香型、度數和消費圈層上。
枝江進行香型創新,開展七糧清香、復合香型白酒、多糧大曲等工藝實驗;瀘州老窖則實施度數創新,將適時投放28度國窖1573,并考慮開發更低度數產品。
五糧液選擇深化了低度化戰略,將推出29度五糧液,并計劃在國際渠道引入雞尾酒、氣泡酒形態,構建一條跨文化的創新產品帶。同時,五糧液計劃組建年輕化專班,匯聚內外部資源,研發更符合年輕人口味與審美的新產品,目前已落地“五糧·炙造”潮流體驗店,配套打造專屬互動場景,立體化觸達 Z 世代。
實施年輕化戰略的不止五糧液一家,這幾乎成為酒企半年會上的必備議題。廣科管理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認為,酒企在此時加碼年輕消費群體的深層動機,一方面是年輕人逐漸成為消費主體,酒企逐漸注重年輕人的消費偏好,另一方面是整體消費需求出現結構性下滑,所以酒企也會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策略的調整。
茅臺葡萄酒公司選擇聚焦產品差異化創新,加速布局年輕化、健康化賽道,開辟文化消費新增長點;枝江則針對年輕人和海外市場,開發設計新品;此外,瀘州老窖、叢臺酒業等品牌,也均提到了年輕化動作。
圖片來源:茅臺葡萄酒公眾號
03
激活營銷力
產品為王的支撐點是消費者為王,白酒企業發現,“賣什么”與“怎么賣”本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因此,在確立了更精細的產品策略后,多家企業繼續創新營銷模式,圍繞場景化、體驗化和數智化三條主線,著手鍛造新的銷售引擎。
場景化是酒企們祭出的一把利刃。茅臺喊出“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型的口號,商品與服務并舉;五糧液在傳統品飲基礎上外拓邊界,積極打造年輕化、時尚化、潮流化的體驗場景,持續加大力度拓展宴席場景、收藏場景、定制場景、悅己場景、跨界場景等;郎酒則把消費者帶進莊園,把龍馬酒莊、郎酒莊園作為品牌故事原點,堅持酒莊體驗營銷不動搖。
除此之外,川酒集團選擇開放式定制業務模式,構建多層次、全場景的定制生態體系,打造城市定制中心;汾陽王、舍得、叢臺也通過強化宴席運營、打造生活方式等方面,強調場景化營銷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川酒集團公眾號
場景之外,消費者的體驗和需求成為另一張王牌。茅臺強調,白酒行業正加速從以商品為中心的時代,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品時代或者是“商品+服務”的時代。要牢牢把握“服務”核心,以消費者為中心,從“找到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入手,精準定位目標客群,拓展多元觸達渠道。五糧液、枝江等酒企,也表示將繼續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做好消費者培育。
伴隨著營銷前端的革新,后臺也在同步換擋,多家企業再次強調“數智化”進程。川酒集團強調要構建數字化營銷體系和數字化品控體系,期望用數據驅動差異化品牌價值;西鳳酒正向“市場深耕+C端運營”模式轉型,通過電商運營思維,打通線上線下鏈路;叢臺則用“組織、管理、數智”三輪驅動,提升市場反應速度。
圖片來源:攝圖網
整體來看,白酒市場依舊動蕩,酒企們的動作卻愈發扎實:產品往深里做、場景向新處延、消費者的需求往精處挖。誰能把酒釀得更好、賣得更貼心、算得更精細,誰就能在下半場守住陣地、贏得機會。
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也提醒,酒企要學會精兵簡政、開源節流,先活下來,等到大環境轉好,再蓄力發展,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行業面臨著產能、品牌過剩的當下,酒企想長遠發展,必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找到消費者非賣不可的理由,才能真正翻身。
轉載說明: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改編,否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