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自主品牌車企“內訌”
5月25日,是比亞迪重磅車型宋Pro DM-i冠軍版正式上市的日子。
但就在這天,長城汽車突然發難,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
長城指責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兩款主力車型采用了常壓油箱,有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嫌疑。
?
比亞迪也毫不示弱回應:
“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們的產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在國家權威機構通過認證,歡迎有關部門隨時過來調查、取證和檢測。”
并發表“戰狼式”回懟:長城應該多做有益中國品牌的事!
?
實在沒想到兩大國內汽車巨頭,竟然會在網上隔空打起了“嘴仗”。
以前一致對外,現在國產自主品牌開始崛起,反而刀口向內了。
長城這次明顯是有備而來,不講武德。專門挑比亞迪宋proDMI發布會的時候來發小作文,意圖已經十分明顯。
?
說實話,長城汽車對比亞迪的舉報,完全是一個公開透明的舉報,也是在行使自己在行業內的監督權,可以說長城的這個公開舉報,并沒有做什么偷偷摸摸的事情。
這樣的舉報不管后續結果如何,其舉報也是完全在合理程序中進行的,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是這樣一通操作頗有破釜沉舟的意味,長城好似賭上了自己的一切。
如果舉報的情況屬實,那長城是贏家。
如果最終查清楚之后發現比亞迪沒什么問題,或者已經解決了這個排放問題,那長城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己把自己的城墻給挖了。
自毀長城啊!
02
兩家積怨已久?
長城的操作和當年董明珠舉報奧克斯的手法如出一轍。
當年格力舉報奧克斯就是因為空調行業基本面不佳,市場需求疲軟,導致格力更加關注奧克斯,后者已經威脅到空調行業中格力和美的雙寡頭格局。
?
董明珠甚至還在2019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表示:
舉報奧克斯本是和美的、海爾約好一起,但最終只有格力進行舉報。
長城和比亞迪的關系也有點類似。
長城汽車曾經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是銷量冠軍,而比亞迪則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明顯的領先優勢。
2020年長城汽車的汽車總銷量是111.59萬輛,是比亞迪汽車銷量的2.83倍。
?
但兩家公司的汽車銷量結構也有很大差異,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占比8.5%,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占比約為50%。
但這幾年乘用車的市場早就被開發地差不多了,真正帶動增長的是新能源車。所以二者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誰在新能源有優勢,在這幾年的汽車市場都一往無前。
2021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連續3年的下降趨勢。
然而這個成績是新能源帶動起來的。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為這一年中國經濟的最大亮點。
?
2021年,成了比亞迪和長城發展道路上的分水嶺。
2021年的時候兩家車企還算實力相當,比亞迪和長城兩家中國民營車企都在全球車企榜單前十名,比亞迪市值高一點,長城汽車銷量高一點。
?
當時還有人問,比亞迪與長城汽車,誰會是未來中國汽車行業的真正王者?
但到了2022年,兩家的發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比亞迪登頂新能源王者之位,長城汽車的心態開始失衡。
2022年,長城2022年銷量雖然繼續突破百萬,但同比下滑17%。
而在這一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為186.35萬輛,同比大增208.64%,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
?
在電車領域,兩家的差距則更大: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是長城的4倍多!
所以長城的舉報會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
后面車企互相掀桌子的事情只會是越來越多,因為已經到了淘汰賽的最后階段了。
存量市場下必須向對手從更多維度痛下“殺手”,從而維護自身市場份額不再下行,否則跌破盈虧平衡線后,企業經營將面臨指數級的難度提升。
一封舉報信肯定是干不死比亞迪這種體量的公司,何況能不能成立還得另說。但是只要能夠拖住比亞迪的步伐,給自己爭取時間和空間,那么戰略目的也算達到了。
03
長城先輸一半
舉報信捅出來后兩家企業的股價雙雙跳水,比亞迪跌4%,長城卻跌了6%。
舉報別人的長城跌得更狠。
?
這件事不管媒體和市場怎么看,股民和背后的資本已經做出了高下判斷。
長城與比亞迪更在技術、車型、甚至整體戰略上,都存在著針鋒相對的情況。
特別是在混動領域,長城在3月發布hi4系統,并將搭載在近期上市的長城哈弗梟龍MAX上后,雙方在混動領域,競爭貼臉。
但比亞迪在這方面技術積累更為雄厚。
他們早在2008年便研發第一代DM系統F3DM,并實現量產。而如今比亞迪DM已經進化到4.0版本。
DM4.0分成兩條技術路線,其一為此次涉及舉報的超級混動DMI系列,代表車型有漢DMI、唐DMI、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等車型。
第二條路線則為DMP技術路線,主打極致的性能,代表車型有漢DMP、唐DMP等車型。
比亞迪也憑借電混技術對傳統燃油汽車實現降維打擊,銷量持續攀升,一舉超越豐田和南北大眾,成為國內汽車銷冠。
?
比亞迪在聲明中直言:
“作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企業,在插混技術上有二十多年的積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簡單。”
人家講這話是有底氣的。
盡管比亞迪造出來的車,自身問題也很多,但是比亞迪作為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里的“一哥”,坐在這位置上名副其實。
今年1-4月,比亞迪累計銷量76.24萬輛,同比大增94.30%。
而長城汽車累計銷量31.31萬輛,同比下降7.18%,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僅為4.27萬輛。
?
長城銷量被比亞迪摁在地上摩擦。
比亞迪市場份額為34.3%,排在首位。緊隨其后的是特斯拉,市場份額為13.7%,而長城汽車則排名第十。
?
如果長城真的聰明,就不會用舉報比亞迪這一招,而是認認真真打磨產品,加固自己的護城河。
如今的舉報操作,只會繼續給自己丟分。
長城汽車4月11日就已經向監管部門進行了舉報。5月25日這天的聲明,除了陳述這個事實之外,長城汽車今日還在一份對外聲明中表示,根據《環境行政處罰辦法》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涉嫌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的違法行為,應當進行初步審查,符合項條件的,應予以立案。
什么意思呢?這是意在制造市場輿論,亦或在給相關部門施加壓力。就算舉報的是事實,表面是舉報比亞迪,實際上是暗指監管層審查不嚴。
今年出口貿易受到歐美壓制,從4月份開始出口壓力倍增。從上到下一門心思提振出口,最后決定落腳到新能源汽車出口之上。
?
也就是說新能源車在目前的國家戰略中,一是穩經濟的定海神針,二是彎道超車的民族希望。
剛出臺了政策要做大做強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長城就發小作文給最大新能源車潑臟水,屬實勇氣可嘉。
目前比亞迪是唯一能和特斯拉硬剛的新能源車企。
然而長城在太歲頭上動土,在國家戰略發展上絆一下,用的什么理由呢?尾氣處理不達標?
好歹弄點安全隱患,自燃啊、電池啊、剎車失靈什么的。
這不是給比亞迪打廣告嗎?所以,最終結局已經明了。
長城發出舉報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先輸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