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喧江雷鼓鱗甲動,三十六龍銜浪飛。”
端午時節,全國各地的龍舟都燥起來了。筆者所在的廣州,更是龍船逐浪,百舸爭流。
2023年6月17日,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時隔三年重啟。在中大北門廣場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125支龍舟隊上演了一場久違的“速度與激情”。
說起來,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是廣州傳統龍舟賽事,源自1985年正式舉行的廣州龍舟競渡賽,1994年更名為“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
這場賽事吸引了無數的目光,現場有“亞洲飛人”蘇炳添鳴鑼發令,有進行了40天備戰的“房東隊”,更有精彩紛呈的非遺表演……
浪花翻騰的龍舟賽,映射了嶺南人的千年龍舟情結,更寓示著廣州在新時代“賽龍奪錦”的堅定信念。
1
奮斗之城
龍舟賽的核心是“進取爭先”,這一點,和廣州的發展歷程是一致的。
廣州是改革開放的先鋒,是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1978—1998年的改革開放上半場,廣州其實并不領先。
當時,廣州是輕工業重鎮,“廣州只會做點小生意,不會搞大工業”的言論一度讓廣州如芒在背。
淪落為一個區域二流城市,還是重新崛起?在這個關乎命運的問題上,廣州選擇了后者,開啟了一場從輕工業向重型制造業轉型的征途。
1998年,廣州本田成立,從最初年產1萬輛,到3萬輛、6萬輛、12萬輛、24萬輛,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廣州走向了工業騰飛之路。
?
汽車之后,南沙的港口貨運和船舶制造也隨之而起,再加上石化工業和電子制造,三大支柱產業就此形成,2004年,廣州的重工業產值開始超過輕工業,成功完成了產業轉型。
強勁的產業引擎加持下,2010年廣州GDP達到10604億,成為當時國內第三個、副省級序列里唯一破萬億的城市,國內一線城市的地位由此奠定。
2018年11月,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機構之一GaWC發布了2018世界級城市名冊,廣州首次進入alpha(一線城市)級別,成功躋身世界一線城市序列。
?
廣州的地位,是自己一步步拼來的。
遙想1949年前后,廣州人口不足250萬;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廣州常住人口達到1867萬,已經是一個綜合性門戶城市。
從經濟總量來看,廣州更是從當初的不足3億,增長到如今超2.8萬億,按可比價格計算,這比1949年增長了——
1870倍。
廣州的崢嶸進階路上,留下了一個個“敢為人先”。打響價格改革“第一槍”的城市、第一個創立農村股份經濟組織的城市、第一個擁有出租車的城市、第一個擁有五星級酒店的城市……
近年來,廣州在國家、廣東省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中被賦予新的角色定位: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國家級新區+自貿實驗區、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立于時代潮頭的廣州,一直在乘風破浪,昂首向前。
2
制造之城
龍舟的前行,離不開槳葉的飛舞,離不開參賽選手的基本功。廣州的奮進,同樣得益于扎實的基礎。
一直以來,廣州都深耕制造業,建立了規模龐大、體系完整的產業鏈。涵蓋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業、石油化工業、服裝紡織業、生物制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物流、鋼鐵等多個領域。41個工業大類中,廣州擁有35個。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它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國家命脈,廣州也一直在踐行“制造業立市”。
除了傳統制造業,廣州很早就發力高端制造。早在《2020年Q3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中,廣州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就超過了上海、杭州,從1919家增加至12000家。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等機構發布的城市創新指數報告(2022)顯示,廣州是一線城市中唯一研發費用連續八年穩定增長的城市。
此前《自然》發布的“全球科研城市100強”里,廣州正式晉級全球科研城市的頂級陣營,排在第10名。這意味著,全球主流科學界對廣州科研能力的巨大認可。
?
這些數字背后,是廣州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持續發力。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領域,廣州已經走在了前面。
拿新能源汽車來說,你可能不知道,2022年廣州汽車產量又是全國第一,其已連續4年居全國城市之首。時至今日,廣州擁有12家整車制造工廠(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埃安、小鵬汽車、東風日產等),12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產業鏈相當完備。
低調的“汽車第一城”之外,廣州還在沖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極”。2023年初,中國首個全產業鏈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在廣州南沙正式投產運營。作為航天產業“鏈主”,該基地將帶動千億級規模的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游關聯產業鏈在南沙聚集。
?
時至今日,廣州已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工信部公布的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廣州獲得三席,后勁十足。難怪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說——
廣州已經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最佳實踐地之一。
3
開放之城
龍舟競渡,全速向前的秘訣是團結一心、不斷超越。對廣州來說,開放是一條主線,她始終張開懷抱迎接天下來客。
憑借著天然的深水海港,廣州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最為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
早在戰國時期,廣州地區便一直通過海運與中原地區以及南海部分國家有著航運往來。此后,從魏晉南北朝到明清,再到改革開放后,廣州一直都是中國對外交流的橋頭堡。
1983年,內地首家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正式開業。40年來,它共接待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內的4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還有廣交會,其已經被喻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
時至今日,廣州匯聚了華南地區最多的外事機構,截至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廣州開設了總領事館,數量僅次于上海。此外,在穗外商投資企業超過3萬家,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有300多家。
能吸引到如此多的外資,離不開廣州對營商環境的建設。《福布斯》發布的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廣州連續多年位居榜首。早在2019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與民營企業家評價調查報告》中,廣州的營商環境綜合評分位居第一。
廣州的這種包容開放,從另一個數據也能看到。《2023年畢業季調研數據報告》顯示,年輕人的“首選工作城市”中,廣州得到了15%的最高投票。在這背后,廣州常住人口十年增加了597.58萬人,非戶籍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達50%。
?
為什么這么多人愿意來廣州?以下幾點至關重要。
其一,交通便利。廣州是大灣區最核心的城市之一,機場客運吞吐量全球第一、地鐵運營強度全國第一、單個高鐵站客流量全國第一……
其二,醫療資源豐富。《廣州市衛生資源和醫療服務簡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廣州全市醫療衛生機構一共5550個。按照每10萬人三甲醫院的標準來看,廣州高居全國第一。
其三,住房成本低。廣州是四個一線城市里房價最實惠的,諸葛找房數據顯示,廣州的租售比排名19,不僅低于深圳、北京、上海,甚至低于鄭州、洛陽等地。
更低的租售比意味著,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能以更低的成本找到住所。難怪有人感慨——廣州才是“打工人”的天堂。
4
尾聲
龍舟是有傳承的。
1983年,廣州象崗山南越王墓出土,繪有龍舟花紋的“羽人船紋銅提筒”,印證了2100多年前廣州已有龍舟運動。
廣州的歷史同樣是一脈相承的。建城2000多年來,廣州始終是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從未動搖。放眼世界,超過2000年城址不變的城市,只有雅典和羅馬等少數幾個。
1000多年前,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100多年前,這里是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40多年前,這里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如今,這里是“中國智造”的前沿……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的時代,廣州這艘“超級龍舟”,正在擊鼓揮槳,沖刺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