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陌語/作者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6日,全市場“固收+”基金(包括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份額分開計算)數量達3,194只,總規模2.09萬億元,同比去年基本持平。
“固收+”作為一種新型的投資方式,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和喜愛。它不僅具有穩定的收益,還能在市場波動中獲得更多的收益機會。但對于新手投資者來說,如何入門“固收+”,如何掌握其投資技巧,如何適配地使用風險管理策略,或系一個需要探索和學習的問題。
?
一、走進“固收+”的世界,“+”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帶來風險
“固收+”是一種投資策略,它將固定收益投資和其他類型的投資(如股票、債券等)結合,以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
其中,固收,顧名思義就是“固定收益”,通常是指投資者按事先規定好的利息率獲得的收益,如債券和存單在到期時,投資者即可領取約定利息。
與權益產品相比,固收產品的收益雖然不高但比較穩定,風險也相對更低,因此這類產品在整個資產配置體系中扮演著“穩定器”的角色。目前,市場上的固收類資管產品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基金公司的貨基、債基,它們是市場上投資門檻最低的,有的甚至低至1元,因此也是投資者喜歡的投資品種之一。貨基主要投資于貨幣市場,期限較短,收益較低;債基則是主要投資于債券市場,其期限取決于債券期限,相比貨基來說其收益更高些。
銀行理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把保本與銀行劃等號,這是因為在理財風控方面,銀行做得相對較好。不少投資者認為銀行的息差利潤已足夠,沒必要把理財資金投資到那些高風險資產中去博取收益。
信托,相比而言,信托的投資門檻最高,在100萬元起,但也是唯一具有資產配置屬性的投資品種。所謂信托,就是受托管理他人財產,并收取管理服務費,這也是信托主要的業務。目前,不少富人已經成立了家族信托,并成為資產增值、傳承財富的主要渠道。
“+”的部分,就是基于固定收益之上的“彈性收益來源”,可以“+”股票、打新、定增、可轉債等,這增加了一些風險資產,但同時也增加了提升收益的機會。
“固收+”策略主要面向追求穩健的投資者下的產品形態通常以穩健投資者愛好者,為此,在“+”的部分,基金經理會在控制回撤的同時盡可能捕捉確定性較強的獲利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的部分既是收益,同樣也是風險。債券層面之外,可以加的投資策略也不少,具體比如股票投資、打新、定增可轉債、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只要能增厚收益的機會,都有可能成為固收“+”部分的策略。
不同基金公司的不同的“固收+”產品,其背后“+”部分的策略會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所謂“固收+”,簡單來說就是用債券打底,再加上其他資產來增厚收益,例如可轉債、股票等,在保持穩健的同時也能追求更高收益。
?
二、資產配置是“固收+”的核心,關注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
那么如何掌握“固收+”的投資技巧呢?
資產配置是“固收+”投資的核心。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市場情況,合理配置固定收益投資和其他類型的投資。
一般而言,對于保守型投資者而言,可以選擇以固定收益投資為主,適量配置其他類型的投資;而對于激進型投資者,則可以適當提高其他類型投資的配置比例。
對于倉位分配選擇困難的投資者而言,可以投資本身就帶有“固收+”投資目標的基金。例如,富國裕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其投資目標為在保持資產流動性以及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通過積極主動的投資管理,力爭為基金份額持有人創造高于業績比較基準的投資收益。
此外,風險管理是“固收+”投資的重要環節。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在投資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市場動態,及時調整投資組合,以應對市場風險。
更重要的是,“固收+”投資需要長期持有,不宜頻繁交易。長期持有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也有利于投資者抓住市場的機會。例如,易方達裕祥回報債券A就是一款長期收益可觀的“固收+”基金,截至2024年1月23日,近5年來漲幅達47.83%,自2016年成立以來漲幅達70.74%。
因此,投資者在選擇“固收+”產品時,還要充分考慮自己的投資期限和風險承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分散投資是降低風險的有效方法。在固收+投資中,投資者應該將資金分散投資到不同的領域和品種中,避免過度集中。同時,也要注意行業和區域的分散,以降低單一領域或行業投資的風險。
另外,“固收+”的投資并不會一帆風順。市場變幻莫測,有時候市場會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因此投資者需要時刻關注市場的動態,了解各種投資品種的特點和風險,以便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固收+策略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取得平衡的方法。通過深入理解市場、合理配置資產和持續的風險管理,投資者能夠在追求收益的同時保持投資的穩健性。然而,投資有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固收+策略并保持理性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