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煜
編輯|方圓
排版|王月桃
從單店到連鎖,從線下到全渠道,從傳統零售到酒飲生態平臺,酒類流通企業瘋狂開店的同時,新型門店也演變出不同的形態。
近日,中糧名莊薈2024年超級門店上市及招商發布會舉行,超級門店將集線上云店、線下體驗店、線下零售店和線下團購店四店于一體。
圖片來源:中糧名莊薈公眾號
一邊加速開店,一邊謀求變化,2024酒類流通企業混戰升級,連鎖化背景下誰能占得上風?
01
門店加倍
“1919未來五年50萬終端,拓展多種新業態”“名品世家爭取五年銷售達到百億元,全國線下門店數量超萬家”“未來5年,華致酒行計劃開3000家3.0門店”“廣東粵強酒業計劃用3—5年,完成全國3000+門店加盟經營網絡布局”“百川名品計劃在‘十四五’期間開設門店2000家”……酒類流通企業對線下門店的投入計劃幾乎可以用“超級加倍”一言概之。
今年,一線酒類流通行業紛紛發布開店的“五年計劃”,包括名品世家、1919、華致酒行在內的眾多企業針對線下連鎖門店數量進行大幅度擴張。而在此之前酒類連鎖門店已經呈現增長趨勢,相關資料顯示,2020—2023年,全國酒類連鎖企業總門店數量實現凈增長約4%。
具體到企業,1919門店總數超5000家(截至2023年末數據),華致酒行擁有全國連鎖門店2000多家、優質零售終端30000多家(截至2023年末數據),京東酒世界門店數量在1200家左右(截至2023年9月底數據),酒仙網線下連鎖門店已達到1200多家(截至2022年數據),名品世家的加盟店、合作店數量約1180余家(截至2022年數據)。
圖片來源:酒訊制圖
一定程度上,1000家門店已經成為酒類連鎖的準入門檻,達不到1000家門店,基本不具備全國化的影響力。
如果說上一輪門店激增是全國化的跑馬圈地,新一輪擴張中,門店形式有別于傳統名酒店,更加趨向C端。以中糧名莊薈的超級門店為例,作為鏈接品牌方和消費者的關鍵樞紐,超級門店集線上云店、線下體驗店、線下零售店和線下團購店四店于一體。在運營上,也主打一個精準流量轉化和圈層營銷。
酒訊就超級門店相關問題聯系中糧名莊薈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暫未回復。
類似的新型門店還真不少。華致酒行的3.0門店定位高端市場,通過客戶體驗管理,建立起品牌與顧客深度的情感聯結;1919更新三大門店業態,包括1919快喝店、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仁懷)名酒館、MOJT BAR(莫其托酒館)。
1919還發布了“未來五年50萬終端”的目標:1919酒類直供店超1萬家,1919快喝網點超10萬家,1919吃喝網點超50萬家,城市服務商超3000家。
圖片來源:1919公眾號
02
向C而行
謀求數量增長和模式更新背后,是流通企業對于連鎖化、C端化前景的篤定。
2023年,經歷過行業深度調整的酒類流通企業顯示出增長韌性。從財報來看,華致酒行、酒便利、紅酒世界、大隆匯等4家企業營收增加。其中酒便利更是以營收85.58%和凈利潤254.35%的大幅增長一騎絕塵。
圖片來源:攝圖網
酒便利在報告指出,公司營收增長原因為新增加門店數量,并且拓展多業務渠道,大力發展美團、京東、抖音等第三方平臺。同時公司銷售費用也增加15.15%,經營活動取得的現金流也比較少,說明應收賬款增加,存貨增加。
“門店數量并不是衡量企業的唯一向度,關鍵要看門店的用戶服務方式。”北京酒類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程萬松指出,對于名優酒,尤其是價格相對較高的酒,消費者一般是計劃性消費,沖突性消費比較少。如果只是為了賣酒,肯定是一個重資產,但如果是體驗店、地標性業態等,門店就可以從重資產投入轉向輕資產投入,以場景培育消費者。
據眾言科技線下零售體驗調研報告顯示,有32.5%的顧客表示在線下購物或消費時,體驗會直接影響其購物/消費的選擇,24.8%的顧客表示在意購物/消費的尊享感。另外在調研中發現,當線下購物遭遇糟糕體驗后,有38.4%的顧客不再購買/降低購買“該品牌”,76%不再光顧/降低光顧 “該門店”,僅有11.4%的顧客表示對后續購物無影響。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不難看出,如何貼近消費者,打造豐富的體驗將成為接下來線下門店升級的重要課題。事實上,線下服務不是單純地“賣酒”,而是傳遞品牌價值文化的一個紐帶。
但酒訊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市面上連鎖名煙名酒店對于C端化的理解有高有低,部分終端門店雖然更新了新零售門頭、裝修,改變了陳列的產品,但在運營思路上仍舊是名煙名酒店的陳舊模式。
從計劃調撥到酒水批發市場,從名煙名酒行到酒類連鎖,從B端到C端,當向C而行的時代撲面而來時,傳統門店守著店面、坐等顧客上門的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更新是時代的主旋律,或許也是酒類流通行業未來的方向。
圖片來源:攝圖網
03
重構人貨場
此次中糧名莊薈超級門店被看作是重構人貨場關系之舉,而一段時間以來,重構人貨場都是酒類終端中的熱詞。
中糧名莊薈超級門店的核心是“店+人+數字化”,是以店為基礎,以人為中心,借助數字化重構出的新型人貨場,既是數字化時代的酒業新產物,也是酒類流通領域集中化發展的新業態。
圖片來源:中糧名莊薈公眾號
在零售行業,“人貨場”永遠是一個不變的概念。在“人貨場”中,過去酒商們重視“貨”,以增長去庫存,讓終端客戶賺到錢。而在當前酒業與消費邏輯發生劇變的當下,光解決“貨”的問題已經不足以打通庫存堰塞湖,以“人”為中心,在“場”上也突破傳統酒局,使得對“貨”的需求也更個性化與多元化,也就是說新人群、新品類、新場景亟待突破。
肖竹青認為,線下門店成長天花板在于品牌的賦能和線上對線下賦能的效率,現在線下門店的流量資源越來越少,要重視線上流量轉化,并在供應鏈融資方面對商品給予支持,在庫存方面給予積極的調換調整,在產品打造方面獲得品牌方的資源,這樣加盟方才更容易活下來。
單純靠產品和價格吸引顧客的模式行不通了,新型終端轉向了連鎖化、電商化、精細化……廣東粵強未來將結合現有渠道資源和電商流量,打造獨特的連鎖模式,形成從線上到線下一體化運營;中糧名莊薈近期升級推出了標準店、旗艦店及會所店三大核心類型,精準對接不同客戶群體與消費圈層的需求;酒仙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門店提供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和營銷策略,門店還提供品酒師、免費試飲、個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務。
圖片來源:酒仙公眾號
“酒類產業調整的核心方向,是離消費者越來越近,那么什么地方離消費者最近,一定是消費者的信任程度和交互時長。”程萬松指出,首先是對門店的產品簡單信任,而且樂于分享給好友;其次是在店內購酒體驗好,能得到高品質的服務;當然最好的是,在門店里能學到酒知識,然后順道結識幾位同好者,一起樂享品酒時光。
轉載說明: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改編,否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