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基研》流木/作者 楊起超 時風/編審
在生命科學領域用戶和醫療衛生機構用戶場景擴容、數字醫療新基建以及國產品牌進口替代等新機會不斷涌現背景下,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生物”)再次順勢布局戰略聚焦,走上“提質起勢”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生命科學板塊,穩步推進多品類實驗室儀器的創新進程、積極布局耗材和試劑等業務,支持智慧實驗室場景方案不斷深化并向生物制藥等工業應用場景方案延伸;在醫療創新板塊,加快產品創新支持智慧用血、智慧公衛、數字醫院等場景解決方案不斷延伸與縱深發展。
與此同時,作為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數字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商,海爾生物敏銳洞察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勢,立足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與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服務場景的深度交融,圍繞血液、疫苗、樣本、藥品、試劑、生物安全和實驗室等領域行業痛點,提供全場景數字化解決方案,不斷推動健康產業加速進入數字化重構新階段。
?
一、政策支持生物安全需求不斷升級,切入“生命科學+醫療創新”雙賽道
近三年,海爾生物邁入生物安全大賽道,積極準確把握生物安全數字醫療新基建的行業趨勢,切入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
在生命科學領域用戶和醫療衛生機構用戶場景擴容、數字醫療新基建以及國產品牌進口替代等新機會不斷涌現背景下,海爾生物順勢布局戰略聚焦“生命科學+醫療創新”數字場景的黃金賽道,在解決方案的用戶需求和市場規模方面有望迎來巨量擴容。
疫情加速了數字醫療的建設,并且數字化經濟融入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的進程同步加快。
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的出臺,使得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賽道的成長性更為可觀。
在生命科學領域,海爾生物為科研院所、高校、醫院的實驗室打造包括設備、軟件、耗材等在內的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從智慧實驗室場景向生物制藥等工業應用場景延展,并孵化航空溫控等產業。
目前,海爾生物航空溫控產業正式投入運營,開通“上海-法蘭克福”、“上海-臺北”兩條航線,并完成 Pre-A 輪融資。
近幾年,隨著整體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內生物藥行業市場規模也呈上升趨勢,且國內生物藥所處行業增速領先于整體醫藥市場。
生物制藥,是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在生物體內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質。它的有效成分通常是一些具備生物活性的蛋白質、DNA、病毒、細胞或組織等,給藥方式是直接進行組織注射。
自2005年起,國內便陸續推出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扶持。
據觀研天下公開信息整理,2014-2021年,國內生物藥市場規模分別為1,167億元、1,453億元、1,836億元、2,485億元、2,622億元、3,172億元、3,870億元、4,644億元。
而《“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發布后,業內普遍認為藥品、疫苗、先進診療技術和裝備、生物醫用材料、精準醫療和檢驗檢測等醫藥企業,作為生物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將迎來市場爆發期。
與此同時,隨著生物技術迅猛發展,生物樣本庫的需求與日俱增,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將成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2021 年 4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施行,明確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需建立生物安全標準制度和安全事件調查溯源制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生物安全管理等。
近年來,隨著轉化醫學和精準醫學的興起和發展,眾多重要科研成果需要實現快速產業化,以盡快應用到臨床,縮短從實驗室到病床的過程,從而使患者真正受益于科研成果,而生物樣本庫則是實現該過程的重要保證。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5-2024E年,國內CRO 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6億美元迅速上升至221億美元,其中2021-2024年復合增長率約30.3%。
此外,由于2020年疫情的爆發并持續至今,為醫院、體檢中心、其他醫療相關機構提供醫學檢測服務的第三方機構ICL滲透率同步上升。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測算,國內ICL市場規模(包括新冠檢測)由2020年307億增長至2025年479億,復合增長率為9.3%。
生物樣本庫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推動。2019年8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生物樣本庫質量和能力通用要求》,規定了生物樣本庫能力、公正性、持續運行 (含質量控制) 的通用要求,確保生物樣本和數據資料的質量;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議明確將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2020年3月,高層再次表示國內將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由此可見,國家十分看重生物樣本庫的建設和生物安全法的重要性,而這將進一步提升生物樣本庫產業的發展預期。
隨著國家對生物安全的重視以及可溯源性等行業規范的不斷完善,使得海爾生物下游用戶對生物安全設備及方案的需求不斷升級,僅具有存儲屬性的方案產品已無法滿足用戶生物安全的需求,生物安全解決方案市場正向“可視化、數字化”的物聯網場景方案拓展。
基于用戶對生物安全的需求,海爾生物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探索構建生物安全大數據中心,通過生態共創的方式,不斷創新迭代物聯網生物安全場景解決方案,為下游用戶提供的充足的產品方案。
由上述可見,生物安全市場空間巨大,海爾生物在生物安全領域業務布局持續加速。
生物安全的不斷完善,也把生命科學領域推向新的高度。而近幾年物聯網的興起,更是把生命科學領域推向新的層次,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基于此,海爾生物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的融合,開創性地推出智慧實驗室場景綜合解決方案。
海爾生物智慧實驗室方案目前已細分至生物樣本庫、微生物實驗室等7 大核心場景,有效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和科研效率。
上半年完成交付的南方海洋實驗室海洋種質資源樣本庫解決方案實現了百萬級生物樣本從識別分類、轉運到入庫、出庫全流程的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管理。
同時,海爾生物抓住生物安全新機會創新的核酸檢測方艙為醫護人員提供智慧、安全的檢測環境,具有機動靈活部署,適用性強的特點,在黑龍江、四川、江西、浙江等地投入使用。
在業務全球化上,海爾生物積極推進場景方案模式的海外復制,深耕“網絡+當地化”布局,海外經銷網絡已超700家,并在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地區提升本土化響應能力,由超低溫存儲產品向涵蓋液氮、生物安全、生物培養等系列在內的多品類綜合方案升級,應用于全球130余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海爾生物加速孵化航空溫控產業,打破國際壟斷,攜手南方航空圓滿完成航空溫控集裝箱首飛任務,針對用戶需求在精準控溫、續航時長等方面持續提升產品性能,為后續該產業的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醫療創新上,海爾生物將既有的高端醫療設備與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融合進行數字化轉型,創造性推出智慧用血、智慧疫苗、智慧公衛、數字醫院等場景方案,為市場擴容注入新的血液,行業空間進一步擴大。
在智慧用血領域, 隨著人們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長,臨床用血量逐年增加,并且伴隨著《生物安全法》、《血站技術操作流程》等政策規范的發布,國內血液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對血液安全管理需求也更為嚴苛。
海爾生物的智慧城市血液網及時響應市場需求,快速落地,拓寬產品應用場景。在保證血液存儲的情況下,2021年海爾生物首個城市血液網——青島血液網落地現從采血、制備、存儲、發血、配送到臨床用血的全流程追溯,并快速在湖北、浙江等地復制推廣。
在醫院用血場景上,海爾生物對醫院的用血管理實現了包含急救用血場景、ICU 用血場景、醫院無人分庫場景等 5大場景細分,在重慶、湖南、浙江等地的創傷中心實現了智慧急救應急血庫,有力提升了醫院的院前急救保障能力。
血液中心用血場景上,海爾生物相繼交付哈爾濱血站、咸寧血站、烏魯木齊血液中心等自動化項目,為當地城市網建設奠定基礎,并實現了從供血科血庫管理向血站全流程管理的場景擴展。.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生物通過創業機制激發重慶三大偉業創新活力,重啟部分前期未利用證照產品的生產,并啟動重慶二期產業園建設,實現血液安全領域的應用場景從醫院、血站向采漿站延伸。
隨著十四五期間國內批準采漿站數量的增加,重慶三大偉業將迎來更多市場機會。
據觀研報告網統計和預測,2016-2022年,國內血液制品市場規模分別為268億元、274億元、283億元、350億元、357.5億元、383億元、408.5億元。
可見,國內血液制品需求迅速增長,進口替代趨勢愈發明顯。而血漿采集是血制品生產的最核心的影響因素,隨著疫情對國內采漿影響的逐漸消除,預計國內采漿站及采漿量將呈持續增長的趨勢,行業發展迎新機遇。
在疫苗安全領域,隨著國家政策利好、疫苗技術創新以及疫情催化的推動下,國內疫苗產業增長可期。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和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顯示,國內疫苗市場在產值方面由2016年的271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75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9.1%,預計2022年國內疫苗市場規模將達到1,255億元。
同時,隨著疫苗接種意識的進一步提高,國內疫苗接種市場呈增長態勢。
據艾媒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的國內疫苗接種市場規模為276億元,預測2019年為311億元,到2030年將達1,009億元。
在國家深化疫苗管理改革的背景下,智慧疫苗實現城市疫苗管理模式的重構和升級。
近幾年伴隨疫苗行業的興起,疫苗安全成為逐漸成為討論的“熱詞”。在此情形下,海爾生物率先創新的物聯網智慧疫苗接種解決方案迅速落地,截至 2022 年上半年,智慧疫苗移動接種方案已累計為 29個省級行政區47個地市3000多家機構的600余萬人次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動疫苗接種服務,為百姓帶來便利高效的接種體驗。
截至2021年,海爾生物克服全民接種對智慧疫苗城市網推進造成的障礙,建成西藏省網以及中山市、三明市等城市網,并基于疫苗接種場景不斷向上下游場景延伸,致力于連接疫苗廠家、各級疾控中心、疫苗接種點、接種用戶等各個節點,建立智慧疫苗新生態,為用戶提供全場景解決方案及增值服務。
隨著血液網和疫苗網在城市持續的布局拓展,2019-2021年,海爾生物智慧疫苗場景解決方案銷售收入分別為1.37億元、2.48億元、5.03億元。
同期,海爾生物智慧血液場景解決方案銷售收入分別為0.41億元、0.62億元、2.28億元。
除此之外,“十三五”期間,國內公共衛生信息化行業發展迅猛。
“十四五”規劃中強調,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
且隨著《“健康國內 2030”規劃綱要》、《“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相關政策的發布,國內衛生服務體系發展邁入了新的階段,醫療管理的理念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病人為中心”過渡,衛生信息化行業的市場空間更加廣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2026年E,國內公共衛生信息化市場規模分別為59億元、66億元、70億元、78億元、94億元、113億元、129億元、149億元、171億元、197億元、226億元。
據此,海爾生物抓住公共衛生建設機遇,推出智慧公衛場景,并裂變數字化公衛體檢等方案,向公共衛生新領域持續拓展。
其中智慧公衛場景創新生物安全核酸采樣解決方案,打造城市核酸采樣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時顯示每個采樣點的運行情況,在操作中登記采樣僅需一人操作,采樣時間僅需 10 秒,政府管理提效降本,居民體驗方便快捷。
而海爾生物的數字化公衛體檢新模式將5G、大數據等技術深度融合到公衛體檢的各個環節,搭建了完整的、開放式的公共衛生體檢數據云平臺,實現人、機、數據互聯互通。同時針對基層機構院內體檢、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入戶體檢、偏遠地區體檢等應用場景,建立了基層醫療機構公衛體檢工作站、數字化常規移動體檢車、家庭醫生簽約隨訪工作站三大體檢場景,從而大大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效率,擴大了服務覆蓋率及服務半徑;更使老年人健康信息管理得以追溯,加強了公衛服務體系及居民健康大數據底層建設。
與此同時,“十四五”將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成為趨勢,數字醫療新基建成為新藍海。
據《醫療健康物聯網白皮書(2020)》統計,2017年,僅智慧醫療場景,全球市場規模達到412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0.8%,預計2022年全球市場將達到1,581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679.7億元。
立足于此,海爾生物在數字醫院場景推出創新靜配中心液體用藥解決方案、手術室物資耗材管理和人員行為管理解決方案。數字醫院場景裂變的靜配中心液體用藥解決方案提升了藥品分發效率和準確性,手術室人員行為管理解決方案支持了手術流程中各類人員協同工作,目前,手術室耗材行為管理方案已在十余家醫院落地,靜配中心智慧配液解決方案在山東、福建等多省復制。
在聚焦“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數字場景生態新戰略背景下,海爾生物前瞻性的進行產業布局,深化推進業務模式升級,緊跟行業發展和新政策出臺趨勢,延續自身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
二、二十大明確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前瞻性產業布局創新驅動發展
透過近幾年行業整體趨勢的發展,國家對生物安全領域的投入、要求和規范更為重視,而這也將有利于更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以備有更好的能力去應對未知的生物安全領域。
據此,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并且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生物安全監管預警防控體系。
而海爾生物前瞻性布局,搶占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賽道的制高點,聚焦場景生態戰略,持續性的拓展和復制。
目前,海爾生物智慧實驗室方案繼續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物聯化和共享化升級,并不斷探索在農業、畜牧業等新領域的應用拓展。
基于此,海爾生物不停地為自身灌注“新動能”,成長能力和運營能力持續提升。
2019-2021年及2022年1-9月,海爾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13億元、14.02億元、21.26億元、20.75億元,2020-2021年同比增速分別為20.3%、38.47%、51.63%。
2019-2021年,海爾生物分別實現凈利潤1.82億元、3.81億元、8.4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9.76%、109.24%、121.82%。
可見,2019-2021年,海爾生物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逐年上升,2021年,其營收增速較前年上漲13.16個百分點,凈利增速也上漲逾1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報告期內,海爾生物扣非后ROE穩中有升。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9-2021年,海爾生物扣非后ROE分別為12%、12.06%、13.22%。
另外,近三年海爾生物通過戰略聚焦兩大領域,海爾生物的業務觸點和場景鏈條更趨于縱向延伸和深化拓展,以做專做精的方式,在已布局領域構建出更強的競爭壁壘,戰略升級初見成效。
在此背景下,海爾生物業務升級和布局擴張的模式實現進化,成為新戰略的兩大抓手。
業務模式方面,在場景生態戰略下,在國內市場,海爾生物持續強化終端“鐵三角”組織聯合體,繼續推動數字化平臺建設,用戶覆蓋廣度、場景方案深度和持續服務黏度不斷提升,市場機會獲取與訂單轉化能力得到增強,全場景方案定制能力及“產品+服務”模式持續升級。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實現收入同比增長30.53%。
同期海外市場同比增長54.02%,得益于海爾生物進一步深化“網絡+當地化”布局,目前海爾生物已在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多地建立當地銷售團隊,及時把握用戶需求,在亞洲、非洲等區域建立體驗和培訓中心,提升用戶交互能力和品牌影響力,在歐洲、美洲等多地建立當地倉儲中心,縮短產品交付周期,持續拓寬加強海外用戶的場景生態能力,進而打造用戶最佳體驗。公司海外經銷商網絡總數突破 700家,覆蓋國家總數超過130個。
場景布局方面,海爾生物智慧實驗室場景方案、數字醫院場景方案、智慧公共衛生場景方案、智慧用血場景方案等四大方案由自主創新驅動向“內生+外延”雙增長引擎邁進,一方面持續加碼科創、渠道以及團隊建設,積聚內生動力。
另一方面借助資本市場力量,提升業務擴張速度。基于重慶三大偉業原有優勢,創新推出海爾血技生態品牌,目前成為其血液安全生態全產業鏈構建的重要一環。
生態戰略升級引領下,海爾生物物聯網戰略驅動不斷深化,業務模式持續升級,整體業務發展交出滿意答卷,各大場景延續良好發展態勢。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海爾生物生命科學數字場景同比增長46.31%,醫療創新數字場景同比增長29.52%。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生物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高度注重股東回報,2021年擬派發現金紅利約1.58億元,近三年派發和擬派發現金紅利的復合增長率為63.12%。
推進戰略落地的進程中,海爾生物將這些常年積累的傳統能力優勢深度融合,為充分把控新機遇、深度融入新領域提供保障。
基于國際領先的超低溫存儲技術優勢,海爾生物向自動化技術、場景方案定制化,以及物聯網應用技術等方面進行多元化升級,能夠充分應對和滿足市場需求及服務延伸升級。而遍布海內外的市場渠道體系,將需求挖掘和市場推廣形成雙向循環,進一步提升著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科創方面,海爾生物持續創新保持技術引領,研發投入整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保障其從生物安全解決方案服務商向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解決方案拓展。
2019-2021年及2022年1-9月,海爾生物研發投入分別為1.21億元、1.51億元、2.36億元、2.11億元。
另一方面,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基于此,擁有深厚的研發經驗和技術積累,海爾生物持續創新保持技術引領,持續優化組織運營能力建設,保障自身從生物安全解決方案服務商向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數字場景解決方案拓展。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海爾生物共擁有 665 項專利,共 21 項二級、三級醫療器械認證 700 余個型號,并取得51 項軟件著作權。
同時海爾生物公司還構建起“現場→實驗室→市場”的開放式研發模式,持續吸引國內外頂尖人才加入研發團隊,樹立了完善的人才儲備和激勵機制。
在研發團隊建設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海爾生物研發人員 708 人,占總人數的比例達到 29.5%,核心技術團隊穩定。
并且海爾生物對外積極與高校院所、認證檢測機構、領域專家用戶和產業鏈資源等各類外部資源進行共創,與國內石油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及機構持續推進產學研合作,加快產品創新和場景方案的不斷延伸展和縱向發展。
可見,海爾生物業務創新的背后,是驅動與賦能創新的組織架構,而這既保證了海爾生物領先性的科創能力,也保障了自身新場景和新產品優化升級的技術服務。
方案定制方面,海爾生物通過物聯網、AIOT、自動化等技術創新融合,實現為不同場景用戶定制可持續擴展的智慧一體化方案。
場景拓展方面,聚合生態方共創航空溫控場景,高效取得CTSOA、MDA證書和IATA代碼,為未來的業績兌現打牢基礎。渠道方面,國內在廣度、深度和粘度上三管齊下,國外深化“網絡+當地化”雙布局,全面升級全球化網絡體系。
由此可見,海爾生物通過在技術研發、模式創新、全球市場建設等方面持續投入,不斷增強競爭力,并有助于國家完善生物安全建設,或將為其未來發展持續迸發更強勁驅動力。
作為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數字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商,海爾生物聚焦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隨著智慧血液網和智慧疫苗網在各地城市迅速的撒網,其生物安全領域布局進一步提速。另外,海爾生物的機構持股由2020年的93家上升到2021年的140家。
對此,有8家機構深入參與調研,預計未來三年其業績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1A-2024年E海爾生物近六月平均對應每股收益分別為2.67/1.89/2.56/3.39,PE分別為30/42/31/24倍。
其中,2021A-2023E,海爾生物PE分別為40.97倍、41.57倍、30.67倍,均高于行業可比均值12.74倍、35.42倍、27.59倍。
未來,海爾生物將立足于“生命科學+醫療創新”新戰略,繼續對兩大領域場景方案的拓展和復制,緊抓醫療新基建等市場機會,堅持技術創新戰略,多項生物安全新產品及方案相繼上市,并正在形成面向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的中長期技術體系,加速業務版圖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