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基研》木頭/作者 楊起超 時風/編審
國內“富煤、貧油、少氣”的地質條件決定了煤炭作為中國國內基礎能源的戰略地位。近年來,在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隨著下游電力、鋼鐵、水泥、煤化工等行業用煤需求持續提升,國內煤炭消費量逐年上漲,煤炭行業持續處于緊平衡狀態。與此同時,國內全社會用電量保持增長,電力需求不斷加大。作為一家全國省級能源前列集團,江蘇徐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能股份”)的主營業務為煤炭采掘、洗選加工、銷售和發電等業務。
近年來,蘇能股份營業收入、凈利潤呈穩步增長態勢,業績向好,且“造血”能力強勁。同時,蘇能股份的毛利率及加權平均ROE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突出。蘇能股份擁有從事煤炭開發和支撐持續發展的優質資源儲備,且大部分資源具有優良的賦存條件。經過多年發展,蘇能股份形成了煤炭和電力兩大核心主業齊頭并進、優勢互補的“雙輪驅動”發展格局。同時,蘇能股份布局清潔能源領域,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蘇能股份旗下天山礦業核定產能增長100萬噸,其業績潛力進一步提升。
?
一、煤炭消費量穩增行業集中度提升,用電量走高需求上漲
煤炭行業作為國內重要的傳統能源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國內人民群眾的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對社會的經濟發展發揮著直接的推動作用。國內“富煤、貧油、少氣”的地質條件決定了煤炭作為基礎能源的戰略地位。
在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近年來隨著下游電力、鋼鐵、水泥、煤化工等行業用煤需求持續提升,煤炭行業持續處于緊平衡狀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2021年,國內原煤產量分別為35.2億噸、37.0億噸、38.5億噸、39.0億噸、40.7億噸。
同期,國內煤炭消費量分別為39.14億噸、39.75億噸、40.15億噸、40.39億噸、42.25億噸(2019-2021年的煤炭消費量基于統計局公布的增速計算)。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有效開展,落后產能煤礦逐步被淘汰,煤炭行業加速整合,行業集中度提升。蘇能股份等大型綜合性優質煤炭企業在去產能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并實現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退出煤礦5,500處左右,退出落后煤炭產能10億噸/年以上;全國煤礦數量約為4,700萬處,比2019年減少11.3%;千萬噸級煤礦52處,較上年增長18.2%;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94個,較上年增長79.6%;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產量38.44億噸,占全國原煤產量的98.6%。
未來煤炭行業競爭將更加有序,亦將進一步實現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化發展。
電力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十三五”以來,全社會用電量保持增長,電力需求不斷加大。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2017-2021年,國內全社會發電量分別為6.42萬億千瓦時、6.99萬億千瓦時、7.33萬億千瓦時、7.62萬億千瓦時、8.38萬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分別為 6.36萬億千瓦時、6.94萬億千瓦時、7.29萬億千瓦時、7.51萬億千瓦時、8.31萬億千瓦時。
盡管國內正在大力推行清潔能源發展,但燃煤發電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仍是電力供應主力,富煤、貧油、少氣的客觀局面依然存在。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2017-2021年,國內火力發電量分別為4.56萬億千瓦時、4.92萬億千瓦時、5.05萬億千瓦時、5.17萬億千瓦時、5.65萬億千瓦時。
綜合來看,未來用電仍將保持剛性增長,為保障電力供應和新能源消納,煤電未來仍需保持適當增量和儲備。
簡言之,在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國內煤炭消費量穩增,行業集中度提升。同時,國內電力需求剛性增長,用電量逐年走高,燃煤發電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仍是電力供應主力。
?
觀其業績,蘇能股份近年來營業收入、凈利潤呈持續上漲趨勢。
據招股書,2019-2022年,蘇能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2.75億元、100.36億元、116.78億元、151.4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23億元、18.96億元、21.53億元、30.43億元(其中,2022年財務數據經蘇亞金誠會計師事務所審閱未審計,下同)。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蘇能股份旗下天山礦業核定產能由750萬噸核增至850萬噸,上述核增產能指標由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承諾解決。截至2022年6月30日,產能指標轉讓合同尚未簽署。蘇能股份煤炭產能有望進一步增長,業績潛力將得到提升。
與此同時,近年來蘇能股份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均超10億元,“造血”能力強勁。
2019-2022年1-6月,蘇能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4.75億元、12.70億元、29.52億元、21.86億元。
從毛利率情況看,近年來蘇能股份的銷售毛利率高于行業均值。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蘇能股份的毛利率分別為38.71%、33.17%、39.77%、46.15%。
同期,蘇能股份同行業可比公司內蒙古電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投能源”)、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能源”)、甘肅靖遠煤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靖遠煤電”)、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源煤電”)、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兗礦能源”)、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集能源”)、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盤江股份”)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30.62%、29.33%、33.49%、41.12%。
從凈資產收益率情況看,蘇能股份近年來的加權平均ROE亦高于行業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蘇能股份的加權平均ROE分別為19.43%、18.78%、25.18%、17.69%。
同期,蘇能股份同行業可比公司電投能源、上海能源、靖遠煤電、恒源煤電、兗礦能源、新集能源、盤江股份的加權平均ROE均值分別為11.57%、9.35%、17.06%、13.44%。
可見,蘇能股份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呈上漲態勢,“造血”能力強勁。同時,蘇能股份的毛利率及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突出。
?
三、煤炭及電力板塊優勢互補“雙輪驅動”,布局清潔能源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作為一家全國省級能源前列集團,蘇能股份的主營業務為煤炭采掘、洗選加工、銷售和發電等業務,是江蘇省唯一省屬煤電一體化大型能源實體企業。
設立以來,蘇能股份以服務江蘇能源安全保障為重大使命,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為鮮明導向,高質量推進“新疆煤電一體化”和“蒙電送蘇”、“陜電送蘇”、“晉焦入蘇”等煤電基地建設和煤炭貿易網絡構建,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新能源。
目前,蘇能股份已成為江蘇省際能源合作重要平臺、區外煤電保供重要渠道、能源結構優化重要引擎。
在煤炭業務方面,煤炭的開采和銷售是蘇能股份的核心主業,其擁有煤炭生產礦井6對,生產能力1,830萬噸/年。蘇能股份目前開采的煤礦資源分布于江蘇地區(張雙樓煤礦)、陜甘地區(郭家河煤業、百貫溝煤業、新安煤業)、新疆地區(天山礦業、夏闊坦礦業)。
值得一提的是,蘇能股份建成了江蘇省首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開啟了江蘇煤礦智能化建設新時代,也建成了陜西省寶雞市及新疆自治區南疆地區第一個智能化工作面。此外,蘇能股份張雙樓煤礦和天山礦業被列入國家2021年智能化示范礦井建設。
自2018年以來,蘇能股份加大安全投入,積極推進煤礦加快煤礦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建設,其各煤礦采煤和煤巷掘進機械化實現100%。
在電力業務方面,蘇能股份以綠色、多元為總基調,擴增產業裝機規模,構建完整產業鏈,將電力板塊打造成為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與煤炭核心主業形成齊頭并進、優勢互補的“雙輪驅動”發展格局。
目前,蘇能股份的發電業務分布于江蘇地區(徐礦電廠、華美熱電、新城光伏、蘇豐光伏、賈汪光伏)、新疆地區(阿克蘇熱電),核定裝機規模共計1,739.76MW。
其中,蘇能股份借助新疆天山礦業優質煤炭資源,建設阿克蘇熱電,該電廠每年可向江蘇輸送9億千瓦時援疆電量;借助張雙樓煤礦,建設華美熱電2*35萬千瓦超臨界和徐礦電廠2*30萬循環硫化床發電機組,充分消納劣質煤;正在建設的內蒙古烏拉蓋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褐煤機組,建設在賀斯格烏拉南露天礦邊,成為又一個江蘇區外來電的坑口電廠。
此外,蘇能股份已核準機組裝機容量為3,000MW(射陽港電廠、烏拉蓋電廠)。
值得關注的是,蘇能股份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能源結構調整呈現良好態勢。蘇能股份在役機組按照電廠類型分類,火力發電項目裝機容量為1,700MW,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為39.76MW。
綜上,蘇能股份構建了“煤炭+電力”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充分參與周邊煤礦資源合作開發,努力打造“煤電一體化”基地。同時,蘇能股份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業務,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
四、煤炭可采儲量達9.65億噸且賦存條件優良,區位與交通優勢明顯
煤炭的開采和銷售是蘇能股份的主要業務之一,其經營的可持續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保有資源儲量。蘇能股份擁有從事煤炭開發和支撐持續發展的優質資源儲備,且大部分資源具有優良的賦存條件。
截至2022年6月30日,在產各煤炭礦井預計可采儲量合計達9.65億噸。
張雙樓煤礦:位于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安國鎮境內,距徐州市區約79km,主要生產氣煤。截至2022年6月末,張雙樓煤礦可采儲量為3,313.37萬噸。
夏闊坦礦業: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市217國道南,煤種屬特低灰、特低硫、特高發熱值的氣煤和1/3焦煤。截至2022年6月末,可采儲量為3,054.51萬噸。
天山礦業俄霍布拉克煤礦: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市以北約69km,產品以長焰煤為主。截至2022年6月末,可采儲量為49,194.83萬噸。
百貫溝煤業:位于崇信縣新窯鎮及黃花鄉境內,距崇信縣城西南約27km。煤種為不粘煤,具有高發熱量、高揮發分、高化學活性及低-中灰、特低硫、低磷的特點。截至2022年6月末,礦井可采儲量479.95萬噸。
郭家河煤業: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麟游縣兩亭鎮境內,距寶雞市區約80km,主要生產長焰煤。截至2022年6月末,郭家河煤礦可采儲量38,732.20萬噸。
新安煤業: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新窯鎮境內,距平涼市區約77公里,主要生產不粘煤。截至2022年6月末,煤礦可采儲量1,689.20萬噸。
其中,郭家河煤業、天山礦業、張雙樓煤礦三大礦區煤質優良、煤層賦存條件好、地質構造簡單,且大多數煤層瓦斯含量低,均為現代化大型礦井,使得蘇能股份可以在短時間內建設高產高效煤礦,其單位產能的投資規模和經營成本相對偏低,且具有不俗的安全性。
需指出的是,蘇能股份的主要煤種有肥煤、瘦煤、1/3焦煤、貧煤、氣煤等,煤質具有特低硫-低硫、低磷、中等揮發分、中等-中高發熱量的特點,所產煤炭產品含硫量低,磷、砷、氯等有害元素含量極少。
不僅如此,蘇能股份還具有區位與交通優勢。
區位優勢方面,蘇能股份座落于徐州市,地處華東腹地,處于東部沿海開放和中西部開發的連接帶、長江三角洲與環渤海灣兩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為華東地區主要煤炭生產基地之一。同時,蘇能股份在陜甘和新疆均擁有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其礦區具有區位及運輸便利、煤種齊全、煤質優良、資源儲量雄厚的天然稟賦優勢。
交通優勢方面,蘇能股份所在礦區均可通過鐵路專用線連接至國家鐵路網,運輸便利。
總的來說,蘇能股份煤炭資源豐富、煤質優良,且大部分資源具有良好的賦存條件。同時,蘇能股份的煤炭礦區具有區位與交通優勢。
?
五、重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多項核心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科技創新充分體現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對于煤礦企業而言,技術的先進性關系到整個煤礦開采的效率和企業的效益。
近年來,蘇能股份堅持自主研發與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努力探索一條綠色、清潔、高效的發展路徑。
據招股書,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蘇能股份研發投入分別為1.13億元、1.20億元、1.86億元、1.05億元。
在研發機構設置方面,蘇能股份先后建立了江蘇省煤礦沖擊地壓防治中心、自然資源部煤炭資源勘察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博士工作站等,積極與中國礦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煤科工西安院、重慶院等高校院所簽訂合作協議,共建技術合作平臺。
近年來,蘇能股份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積極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多項核心技術處于國際、國內領先水平。
在煤礦領域,蘇能股份在沖擊地壓防治、軟巖支護、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熱害治理等技術研究方面,多項核心技術行業領先。
首先,在沖擊地壓防治方面,蘇能股份創新使用了頂板深孔預裂爆破“人造保護層”技術、斷層滑動模式與能量控制釋放技術、監測預警智能化分析、囊袋灌漿封孔爆破、鉆屑法自動監測、智能化遠程鉆機操作等技術,成功創建成沖擊地壓防治示范礦井,對同類礦井的沖擊地壓防治具有示范引領作用。
其次,在軟巖支護方面,蘇能股份探索出適應礦區特點的成套軟巖支護技術成果,取得了顯著治理效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再次,在瓦斯防治方面,蘇能股份提出了液態CO2相變-動壓水力聯合致裂技術,解決了高應力低透氣厚煤層瓦斯抽采半徑小、抽采周期長在難題;研發了分時段式無機膏體封閉技術,實現了與鉆孔變形協調同步高效密閉,取得了顯著的瓦斯防治效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從次,在水害防治方面,蘇能股份總結形成了大涌水量、砂礫松散層的預注漿“管棚法”巷道施工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疏放水效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最后,在熱害治理方面,蘇能股份通過利用HEMS系統在井下提取礦井水冷能,解決了深井熱害問題;通過提取礦井水熱能,解決了礦區供熱問題,創新性、應用性效果明顯,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在發電領域,蘇能股份在低氮燃燒、供熱改造、深度調峰、劣質煤及污泥摻燒等方面的研究,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其中,華美熱電2*35萬千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取得多項全國領先技術成果,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在建的烏拉蓋電廠是國內首臺百萬褐煤機組,1,000MW等級褐煤鍋爐關鍵技術研究、褐煤鍋爐制粉系統研究、尾部高焓值煙氣余熱利用研究、降低廠用電率措施研究以及褐煤機組“全廠零補水”系統等研究創新,破解多項難題,將建成全國領先的褐煤發電機組。
未來,蘇能股份將聚焦主業、聚力轉型,堅守做大做強煤電核心主業,盤活品牌技術人才等無形資源和開發土地鐵路電網等存量資源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全面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發展能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