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霞路/作者
投資者在選購基金時,通常都能看到基金各種各樣的收益數據,如基金凈值、基金萬份收益、近3個月收益率、季度漲幅等。似乎僅看某一特定收益數據,投資者就可以挑選出業績表現較好的基金,但如果僅看一個收益數據,又好像難以較為全面地分析基金的業績。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基金有哪些收益數據,每種數據又代表著什么,要怎么看?
?
一、以“元”為單位的凈值與收益,“開門見山”反映基金的收益
基金的凈值代表著基金的價值,可被分為單位凈值和累計凈值兩類,且國內基金的凈值均以“元”為單位。
基金的單位凈值,可以被通俗地理解為每一份基金所代表的價值,是基金凈資產總額與基金總份額的比值(基金單位凈值=基金凈資產/基金總份額),也是開放式基金申購和贖回的價格基礎(基金申購份額=[申購金額/(1+申購費率)]/基金當日的單位凈值)。
也就是說,投資者在申購基金前,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金額、基金的單位凈值和申購費率,計算出能夠申購到的基金份額數量。
與單位凈值不同的是,基金的累計凈值反映的是基金自成立以來的所有收益及當前的基金凈值。基金的累計凈值與單位凈值之間的差額越大,說明基金曾經分紅的金額越多。簡言之,投資者可以根據基金累計凈值與單位凈值之間的差額分析基金的分紅水平。
同樣以“元”為單位的基金收益數據還有在表示上更為直接的萬份收益。
其中,基金的萬份收益是基金當日每1萬份基金實現的收益金額,通常每日由基金公司公布。例如,易方達天天理財貨幣A在2023年9月26日的萬份收益為0.4939元,代表在2023年9月26日時,投資者每持有10,000份易方達天天理財貨幣A,能獲得0.4939元收益。
除了萬份收益,基金類似的收益數據還有“百份收益”等。值得注意的是,“萬份收益”這類收益數據一般較多地應用于貨幣市場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等類型的基金則較少使用。
?
二、以“%”表示的收益率與年化收益率,反映基金長短不同期間的表現
除了以“元”為單位的收益數據,基金還有幾個以百分數表示的收益數據,如近3個月以來收益率、超額收益率、七日年化收益率等。按是否年化來看,可以將它們分為普通的“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兩類。
各類收益率中,“近N月/年漲幅(收益率)”和“某年/季/月收益率”兩類或是投資者經常會混淆的數據。但如果仔細看,要區分這兩類數據其實并不難。
近N月/N年漲幅(收益率)是基金過去N個月/N年內的收益率,反映的基金從過去某時間點至今的這段時間內的收益率;而某年/季/月收益率則是基金在這1年/1個季度/1個月內的收益率。
以華夏新錦繡混合A為例,截至2023年9月26日,其近3個月以來、今年以來、近1年以來及近3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是10.88%、13.74%、13.74%和45.1%;2023年1季度及2023年2季度的收益率則分別是8.05%和0.12%。
基金的收益率加上“年化”兩個字以后,其意義就有所不同了。
在經濟生活中,比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信用卡消費等,使用到的利率通常都為年利率。而在基金投資中,我們也可以將不是以1年為計算周期的收益率轉換為以年為計算周期的“年化收益率”并進行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一種理論收益率,并不是其真正已經取得的收益率。另外,雖然年化收益率的計算過程比較復雜,但是各基金平臺通常會定期公布各長短期間的年化收益率,投資者可以直接使用這些數據來比較不同基金的收益水平。
總而言之,基金的單位凈值和累計凈值能夠反映每份額基金的價值;含有“近”或“以來”的收益率能反映基金從過去某個時間點至截止日的收益水平;命名中含有“20XX年”或“20XX年某月”等具體時間段的收益率,能反映基金過去某段時間內的收益水平;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則將長短期不同的收益率“縮放”到以1年為考察周期的大小,方便投資者進行比較。
當然,基金的收益率數據只是基金這個“多面體”的其中一面,投資者在申購基金前,或許還需要分析基金的回撤大小、基金經理的能力等多個方面。